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为49位重庆籍烈士寻亲|六十五载寻亲路 忠魂盼得故人来

——“为49位重庆籍烈士寻亲”活动第三批重庆籍烈士亲属赴西藏昌都洛隆祭扫

作者:刘露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7-29 18:10:15

七月的西藏,草木葱茏,生机蓬勃。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红色血脉历久弥新,从未褪色。

“为49位重庆籍烈士寻亲”活动启动以来,2025年八一建军节前夕,第三批重庆籍烈士亲属奔赴西藏昌都洛隆祭扫。洛隆烈士陵园里,周世河带着妻子、姐夫,伫立于分别65年的二哥周世喜墓前。“二哥,我是世河,你的兄弟来看你了!”

一声呼唤,承载着半个多世纪的思念,在山谷间久久回荡。对于周世河一家来说,这场寻找,早已刻进几代人的生命里。

20岁的青春,永远定格在雪域高原

周世喜,1940年出生于四川省石砫县下路乡湖海村(今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下路街道湖海村)。在家中排行第二的他,被乡亲们亲切地唤作“二毛”。参军前,他是村里的邮政通讯员,出了名的热心肠——谁家有困难,他总会搭把手。

1959年3月,19岁的周世喜作出了人生中的重要选择:参军入伍。“虽然那时日子苦,但父母总教导我们要正直、要爱国。”弟弟周世河回忆,二哥入伍前一夜,母亲拉着他的手说了一整夜的话,眼中满是不舍,却从未说出一句阻拦的话。父亲是当地老师,母亲是村干部,两位老人深知“保家卫国”四个字的分量,全力支持儿子的决定。

穿上军装的周世喜,眼神里满是热血与赤诚。未曾料想,这份热血与赤诚,竟在一年后永远定格。1960年3月4日,20岁的周世喜在西藏洛隆执行任务时不幸牺牲,年轻的生命永留驻于他誓言守护的雪域高原。

65年的牵挂,父母临终仍念“找二哥”

“母亲得知二哥牺牲的消息后,整个人都垮了。”周世河声音哽咽,他回忆,那些年,母亲整日以泪洗面,甚至哭瞎了双眼;父亲把哀恸藏于心底,总在深夜独自叹气。两位老人在世时,每天必念“世喜”的名字,临终前,他们拉着周世河的手反复叮嘱:“一定要找到你二哥,替我们去看看他。”

父母的临终重托,成了周世河65年来的执念。他和家人四处打听二哥的消息,从乡邻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从书信到电话,始终杳无音信。“每当夜深人静,想到二哥长眠在陌生的远方,心就像被刀割一样。”周世河说,父母的遗愿、全家人的牵挂,既是他肩头的重任,也成了支撑他坚持寻找的力量。

42个小时的奔波:“我们替爸妈来看你了!”

当“为49位重庆籍烈士寻亲”活动的消息传来,确认周世喜长眠于西藏洛隆时,周世河一家喜极而泣。2025年八一建军节前,他们终于踏上了这片魂牵梦绕的土地。

在周世喜的墓前,周世河带着妻子余琼、姐夫熊光川深深鞠躬。“二哥!我是世河,我们终于来了,替爸妈来看你了!”他抚摸着墓碑上的名字,将积淀了一甲子的思念娓娓倾诉:“爸妈常常念叨,你是家里的骄傲,我们也为你自豪。你是为了祖国的和平稳定牺牲的,这份光荣,我们会永远记在心里。”

周世河在墓碑前郑重告慰二哥:“家人会把你和战友们的故事讲给子孙后代听,教育他们爱国、奋进,守护好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离开洛隆烈士陵园时,周世河踮着脚站在大门口朝陵园里不停张望,“二哥!以后每年我们都来看你,不会再让你孤单!”

阳光下,烈士墓旁的松柏愈发挺拔。这场迟来65年的祭扫,不仅圆了一个家庭的寻亲梦,更让红色的基因在思念与传承中愈发鲜活。正如周世河所说:“二哥从未离开,他的精神,会一直陪着我们走下去。”

编辑:张开琳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当代党员杂志社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