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安永专栏|家乡的松树菌
作者:唐安永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7-30 14:28:36我的家乡四面环山,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植被丰富。夏季到来,茂密的丛林中生长着许多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菌子。特别是一场暴雨后,草地上的菌子犹如繁星洒落,遍布其间。众多的菌子中,家乡的人们更青睐的当属松树菌。
松树菌与四季常青的松树朝夕相伴,家乡的人们亲切地称它为松菇、松针菇、松茸菌、松乳菌等,它是一种珍贵的野生食用菌,不仅口感鲜美,而且营养价值高。最早认识松树菌是跟着母亲到山上捡菌子,母亲手把手地给我讲解,我才渐渐地知悉它。
“山村几日连阴雨,追伴重慈采蘑菇。”家乡夏季的天气像变脸的娃娃,刚刚还是碧空万里,阳光明媚,转瞬间便乌云密布,暴雨如注。一旁的母亲笑着对我们说:“明天大家早起,咱们上山去捡菌子去。”翌日,天刚微亮,我们头戴草帽,手拿柴刀,背着小背篓,一路跟在母亲身后走进深山。
清晨的树林里,淡淡的薄雾像仙女舞动的洁白轻纱,将每棵树紧紧地缠绕着。轻柔的阳光穿透薄雾,恍若五光十色的细丝洒落在丛林之间。一些知名与不知名的鸟儿在枝头欢快地鸣叫,让静谧的山林充满勃勃生机。我和母亲踏着湿滑的落叶一路前行,只见各具情态的菌子犹如戴着珍珠帽的精灵,静静地躺在林间的空地上,迫不及待的我们弯着腰将采摘的菌子小心翼翼放入背篓中。一旁的母亲一边捡拾菌子,一边向我们讲解:“捡菌子不能光看外表,有的虽然光鲜亮丽,却暗藏毒素,轻者让人恶心呕吐,重者会危及生命。做人就不要像外表华丽的毒菌子,要像淡淡橘红的松树菌,老老实实,不张不扬,才会受人称赞。”其实,我们哪里是在捡拾菌子,分明是在聆听母亲传授做人的道理。母亲的话语,让我终于懂得家乡的人们一直以来青睐松树菌的缘由。
带着满满收获回到家中,母亲将松树菌小心翼翼地倒入盆中,随着水龙头水流的撞击,一个个松树菌在水中不停地翩跹起舞,宛若一场精妙绝伦的歌舞剧。一旁的母亲吩咐我们摘掉松树菌的根部及菌面上的松针,一边将南瓜叶递给我们,一边对我们说:“南瓜叶上附有一层细细的绒毛,能很好地清理掉松树菌上的细泥。”我们将洗净的松树菌一一放入筲箕中,将其滤干水分。
家乡的人们很会烹饪松树菌,或炒、或炖、或蒸、或煮等。母亲最拿手的是松树菌煮面,她先将油烧开,再用葱姜蒜爆香,放入腊肉爆炒,直到油汁完全渗出,再放入松树菌进行翻炒,直到松树菌与腊肉完全融合,再掺入滚烫的开水,十多分钟后,锅中黄褐色的松树菌与淡黄色的面条相互缠绕,随着翻滚的汤汁上下起伏,醇香扑鼻的腊肉合着鲜香细腻的菌香味儿交织一起,充盈着整个屋子,直击味蕾,让人馋涎欲滴,回味无穷。
“奇珍茅酒传杯酽,竹笋蘑菇入馔鲜。”家乡的人们不仅勤劳智慧,更懂得珍惜大自然对于他们的恩赐。他们深知松树菌的生长期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于是,他们从山上采摘大量的松树菌,有的置放于太阳下暴晒,有的将松树菌经过加工储存在密闭的瓦罐中。每当贵客登门,热情好客的主人定会做一道晒干的松树菌与老母鸡炖汤的美食,松树菌的鲜甜与鸡肉的浓香扑鼻而来,喝上一口黄白相间的汤汁,醇厚的鸡汤急速滑过舌尖,紧接着嚼劲十足、清香肥厚的松树菌便在唇齿间弥漫开来。
家乡的小孩生来秉性疯野,他们将采摘来的松树菌用树棍穿成串,找来一堆干枯的松针,一把野草点燃后,再趴在地上鼓起腮帮使劲吹火,火借“气”势熊熊燃起,一股青烟合着我们的欢笑声渐渐升高。于是,小伙伴们将松树菌拿在火上烧烤,黄褐色的松树菌在熊熊火焰上烤得水珠滴落,发出滋滋的响声,浓浓的香味儿随风飘向遥远的天际。
吃完松树菌,小伙伴们相互对视,伴着鬼脸,只见黑不溜秋的脸蛋露出白白的牙齿。
时下,正是炎炎夏季时节,家乡的松树菌一定布满林间草地,多想回到家乡去采摘含苞待放的菌子,重温那段天真无邪的快乐童年。
编辑:曾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