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大松专栏|桔香小周
作者:谭大松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8-01 14:50:34河流是哺育历史文明的摇篮。重庆市万州区小周镇,浩浩荡荡的长江穿境而过。
“浅不过洛碛,深不过巴阳。”巴阳峡古称“龙盘石”,峡谷形似石槽,一度滩急水险,让船夫闻之色变。然而,巴阳峡的深谷已在三峡工程建成后沉没于水下,河道变得宽阔,远洋货轮也能畅通无阻地穿行其间。
小周正好位于巴阳峡北侧,辖区中坝子遗址曾考古发掘出商周墓葬、灰坑和水田遗迹。
初夏的长江两岸,草木郁郁葱葱。踏上小周阡陌纵横的道路,便被那一眼望不到头的古红桔所吸引。
“欢迎光临古红桔种植园……”马道村党支部书记张德富走出古红桔林招呼道。他曾在外地担任乡镇副职领导,后辞职“下海”经商。致富不忘乡邻的张德富,于2020年毅然选择回村反哺。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马道村人,张德富对故土盛产古红桔的历史了然于胸。
4000多年前,万州人就在长江之滨将野生柑桔培育为红桔,其形似灯笼,果肉细嫩、色泽红艳、味道鲜美。据传,古红桔曾作为贡品送到朝廷,被乾隆皇帝赐名“大红袍”,后还跟随郑和下西洋前往海外。
万州人以古红桔为荣,并将相关乡村打造成滨江古红桔公园,古红桔成了造福一方百姓的“致富果”。
深知古红桔的广阔市场前景,张德富发动村里面家家户户改良古红桔。
张德富主动带头承包了500亩古红桔,与“三月红”新品种进行嫁接改良,使其品质得到全面提升。他自制豌豆肥料,产出的果实饱满且甜润,深受市场欢迎。成功之后,张德富不吝将种植方法倾囊相授,带动更多村民通过种植古红桔发家致富。
长江润泽了古红桔,也让古红桔的清香融入小周人的品质。那是忠勇爱国的清香,那是天下大孝的清香,那是与人为善的清香。
“檬子小院”便是忠勇爱国的象征。95岁的乔兴楷,年轻时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立下赫赫战功,他的军功章激励着小院32户人家中的年轻人从军报国。
而“孝善小院”则是小周镇大堡村的骄傲。小院涌现出2013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佘长淑,自39岁开始,她接连照顾了7位“五保”老人。小院走出了2014年度“感动福建十大人物”孙胜均,2014年,时年41岁的他不幸因车祸抢救无效去世。家人遵照其遗愿捐献器官,让多人重获新生。
来到毗邻江岸的小周村,只见站在古红桔绿枝上的鸟儿们,一张一合着尖尖的嘴壳,从它们悠然自得的神态中可以看出,它们深爱着漫山遍野的古红桔。
虽然地域面积不大,但小周上万亩散发着迷人清香的古红桔,沁人心脾。古红桔之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编辑:王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