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查晶芳专栏|婺源行(一)

作者:查晶芳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8-01 16:19:14

几番商议,姐妹们终于定下:去婺源!虽然现在看不到油菜花,无妨,就像马尔克斯说的,“我去旅行,是因为我决定了要去,并不是因为对风景的兴趣”。可生活往往就是这么奇怪:越期望,越是失望到刻骨;不期待,反而有意外的惊喜。我们乘兴出发,兴尽而归。

7月13日晨,我们兴致勃勃地登上念念已久的“和谐号”,一路穿山过野,只一个小时就到了婺源。考虑到地疏人生,我们一连两天都包了一位曾姓师傅的车。这位师傅是那种很有点市井生趣的男子。两天里,他一直亲热地喊着我们“姐姐”,语调很生动,还时不时夹几句无伤大雅的俏皮话,倒也给我们两天的行程增添了不少笑意。

北线我们依次去了卧龙谷、彩虹桥、思溪延村,晚上宿于李坑。

最值得一提的是彩虹桥。原本我以为也不过就一名字听起来诗意浪漫的小木桥,看过之后,真心觉得它无愧于“中国最美丽的廊桥之一”的美誉,且在我这,“之一”是完全可以去掉的,我从未见过这么长、这么美的木板桥。据说,电影《闪闪的红星》中,潘冬子坐在小船上唱“小小竹排”的地方,就是在这里。

看过它,我也才知道什么叫“廊桥”。所谓“廊桥”,就是带顶的桥,远远看去,就像一条空中长廊。虽说已历经几百年风雨侵蚀,但它看上去并不破旧(估计也修缮过吧),还很有古意,造型十分优美。通体笔直、修长,目测有一百多米;它的桥墩很特别,前面很锋锐,像尖尖的船头,后面平整;每个桥墩上都有一个亭子,从远处看,亭略高于廊,廊亭相间,错落有致;桥头只悬着一块书有“彩虹桥”三个大字的匾额,并没有雕梁画栋,倒显得简单大方;桥里,木板铺面,回廊悠长;桥正中阁亭上面有一匾额,写着“长虹卧波”四个大字,两侧则是唐诗“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估计桥也是因此得名吧;桥中还有石凳石桌,两位老人坐那悠闲地下着棋。倚着栏杆,山光水色,尽收眼底。

站在桥中,我发现桥的两侧还各有一条长长的水上汀步,许多大大的石墩等距离立于水中,连接着两岸。这样的水上“小路”,真别致。我和俩姐妹绕过桥头吱吱作响的大水车,踏上了水上汀步。岸左边,两棵树相向而立,婆娑的枝叶交相连接,在半空中形成一绿色顶篷,笼着下面一汪碧波,清幽幽,翠生生,好似一美人撑一把绿伞飘然而立,让人忍不住想一亲芳泽。右手边,无树,水亦浅、清,我惊艳地发现,有丰茂的水草在“康河”的柔波里油油地招摇呢。水草极长,于波中盈盈起舞,柔婉婀娜,妩媚得让人心都快化了。

毕竟是过河,安全起见,我脱下了坡跟凉鞋,光脚走上石墩。呀,好烫!走几步我就把脚放到水里浸会。倘若没有大太阳,坐在河中心的石墩上,悠闲地用双脚戏水,看看山,看看水,望望云,多好。然而,我终究是爱美的“畏光一族”,还是老老实实地收拾起那点小心思,赶紧着过了河。到了岸边阴凉处,坐着休息。闲闲看去,一湾碧水,无语深流;长桥卧波,两两相望;青山如黛,似美人临镜。两岸竹木林立,蓊郁葱茏;远处,白墙黑瓦,若隐若现。此景此境,正是“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

大概因为是夏季,游人稀少,好像只有我们几个,我顿时有一种“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皆归我所有之窃喜,又忍不住痴痴地做梦,倘若在月下,有星光,有微风,这般美丽的虹桥,这般深情的碧水,还有一个心爱的人,那这一片天地无疑就是完美的“瓦尔登湖”了。我会听见树叶轻柔的呼吸,会听见水波呢喃的絮语,会看见星月含情的凝睇……彼时,我一定会像梭罗那样“静静地微笑,笑我幸福无涯”的。

“走喽!”“走喽!”姐妹们的叫唤声惊醒了我的白日梦。最后望一眼彩虹桥,它依然无语静立,它永远也不会知道,自己曾经怎样承载了一个女子唯美的梦。且不论有梦无梦,彩虹桥确确实实寓意着吉祥、幸福。现在,我们姐妹都已跨过了彩虹桥,从此,相信必得平安喜乐。


编辑:王诗雨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当代党员杂志社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