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以“五型组织”建设引领红岩革命文物保护新实践

作者:吴统凡 王灵沚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8-04 09:38:06

革命文物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载体。重庆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以“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建设为抓手,立足红岩资源禀赋,建立“红岩文物保护队”,打造“五型组织”,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革命文物保护的强大动能,在守护红岩家底、传承红岩精神实践中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与文物保护深度融合的新路径。

打造学习型组织,筑牢文物保护人才根基

学习是进步的阶梯。红岩文物保护队以学习型组织建设为依托,打造“理论深化+技能精进+经验互鉴”的全方位提升路径,让文物保护水平在持续钻研中稳步提升。

建立“传帮带”机制,有着近30年文物保护经验和近20年藏品复仿制经验的文博专家通过言传身教、倾囊相授,使青年文保人熟练掌握保护修缮、纸质和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复仿制等核心技能,确保文物保护传统技艺的有序传承。着力培养新生力量,通过实施“导师扶苗”“青蓝工程”等项目,助力青年人才科研、业务能力提升,以及选派青年骨干赴国家级文物科研基地研修,学习前沿技术。经过多年的努力与积累,团队已建成“10名高级职称专家领衔,15名中级职称骨干支撑,90后专业人才储备充足”的阶梯式队伍,党员占比超60%,为团队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构建开放型组织,织密区域协同保护网络

打破地域界限,红岩文物保护队以开放型组织建设为纽带,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战略,推动形成跨区域保护合力,打造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示范标杆。

2025年,牵头成立“川渝革命纪念馆联盟”,联合川渝两地32家博物馆、纪念馆,建立革命文物保护专家库,在创新革命文物联动机制、夯实革命文物保护基础、推进革命文物系统保护、推进革命文物科学研究和提升革命文物有效利用等方面共同发力,正在筹备川渝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高质量发展研讨、《新时代 新征程——川渝革命文物联展》等工作,后期将联合开展革命文物数字化保护、红色研学线路开发等项目,实现两地展览互通、资源共享、人才共育,进一步织密区域协同保护网络。

培育创新型组织,激活技术攻关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是文物保护的“金钥匙”。红岩文物保护队以创新型组织建设为引擎,围绕文物全生命周期需求,在技术突破与科研转化中彰显担当作为。

实施强化技术攻关,构建红岩革命文物保护体系。完成两期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建立“低氧恒湿气密”库房系统,配置智能柜架和无酸囊匣,优化展柜温湿度调节与光照控制,确保文物保存环境稳定安全。实施20余个文物保护项目,修缮30余处革命文物,抢救百余件/套濒危文物,其中纸质文献修复超两万页,创新采用传统补缺、手工滴浆与丝网加固相结合的技术路径,攻克双面文字文献修复难题,荣获第三届(2021)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2021年全国十佳文物藏品修复项目、2022年全国优秀文物藏品修复项目等荣誉,并获评重庆市文物科技创新项目。结合手工与机器复制,完成数千件藏品复仿制,通过数字对版与大幅喷绘技术集合,实现了《新华日报》藏品整版复刻技术突破,显著提升革命文物活化利用效果。实施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完成3800余件珍贵文物平面扫描、47件珍贵文物三维建模,建立4个藏品业务管理系统,深化内容识别与知识抽取关键技术研究,建成《新华日报》OCR识别系统,提高红岩博物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以实践引领研究,强化成果凝练。团队参与完成2项重庆市社科(青年)课题,发表10余篇学术论文,对纸质革命文物保护修复实践进行了科学化研究与转化。实施重庆市文物科技研究项目,广泛收集整理两百种修复用纸,通过科学分析,建立修复用纸基因库,为近代纸质文物保护修复实践提供科学依据。编撰出版《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纸质革命文物保护修复报告》,系统阐述了纸质革命文物保护修复的理论与方法。

建设服务型组织,拓展革命文物活化路径

让文物“活起来”,红岩文物保护队以服务型组织建设为导向,依托成立的重庆市革命文物保护中心,以“技术输出、保护实效、多元协作”为核心理念,将专业能力转化为区域保护合力,拓展革命文物活化利用路径。

发挥资源与技术优势,与合作单位建立长效机制。与刘伯承同志纪念馆开展文物修复、科学研究、藏品利用等深度合作;联合重庆大学,聚焦山地革命文物保护技术难题,开展人才联合培养、系统科研攻关及平台基地建设,创建山地革命文物保护实验室,推动革命旧址科技保护。依靠技术输出,服务区域文物保护。为刘伯承同志纪念馆等单位编制文物修复方案,提供保护修复技术服务,为上百家单位提供藏品复仿制技术服务;助力酉阳“南腰界红三军革命旧址群整体陈列展示”项目申报及实施,联合江津、合川编写国保单位申报文本,为丰都县革命烈士纪念馆编写基本陈列大纲,全面提升区域革命文物保护水平。

打造效能型组织,健全科学保护长效机制

规范高效是文物保护的保障,红岩文物保护队以效能型组织建设为抓手,构建“制度+项目+考核”的闭环管理体系,推动文物保护工作提质增效。

为落实文物保护责任,在学习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的基础上,明确职责分工,相继出台10个文物保护管理办法,落实文物巡视责任,实现文物保护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为实现项目精准化管控,建立项目管理系统模块,从项目立项、方案设计、实施推进到验收评估,建立全周期跟踪机制,定期召开项目推进会,明确时间节点和责任分工,实现项目进度、安全、质量、资金的动态监控,确保项目高效推进。为增强保护绩效,强化推进绩效考核、优质项目评估,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为科学保护长效机制的落地见效提供有力支撑。

风雨兼程护文物,薪火相传守初心。红岩文物保护队将持续深化“五型组织”建设,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守护好每一件革命文物,让红岩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为推进革命文物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红岩力量”。

(作者单位:重庆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

编辑:王娅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当代党员杂志社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