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巴南龙洲湾街道:党群共建“巴适小院”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作者:刘世力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8-05 16:29:14清晨,重庆市巴南区龙洲湾街道红炉村桃李庄园,63岁的村民陈代伦扛着竹扫帚,沿着登山步道一路清扫。他的身后,几位志愿者正将游客乱扔的垃圾投入新设的固废箱。“现在游客多了,我们更要把小院收拾得亮堂堂的。”陈代伦边说边将新制作的环保提示牌插在步道入口。不远处,几位村民正在议事厅里讨论着李子树改良计划,墙面上“桃李满天下”的彩绘正在勾画中。这样的场景,正是龙洲湾街道创新打造“巴适小院”带来的新气象。
2025年以来,龙洲湾街道以“党建+”为引领,选取沿河村、红炉村、盘龙村等5个点位建设特色“巴适小院”,通过组织共建、产业共兴、治理共融,让一个个农家院落焕发新生机,走出一条具有龙洲湾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党建领航,织密小院“同心网”
在“巴适小院”建设中,街道构建“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村民联系点”三级网格体系,选举具有威望的村民担任院落长,凝聚“两委员一代表”、村(社区)干部、退役军人、乡贤能人、共建单位成员、党员群众等骨干力量,成立N支“红岩先锋”志愿服务队,定期组织院内村民开展议事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及时协调矛盾纠纷。同时,配套完善《院落公约》《积分管理办法》《院落议事规则》等机制,从垃圾分类到家禽圈养,从庭院美化到文明祭祀,形成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自治新格局。红炉村老党员张大爷说:“现在每家每户都自觉遵守公约,院落环境比城里小区还整洁。”
产业赋能,激活发展“动力源”
在红炉村桃李庄园打造产业发展型“巴适小院”,300亩改良李树和50亩巴南香桃硕果累累。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小院年产出优质水果超4万斤,带动户均增收1.3万元,解决本地就业30余人。更让村民欣喜的是,村里引进承包企业,投入10余万元改良李子品种,计划打造观光旅游美食为一体的农家乐产业链,不仅能实现农产品的降本增效,还能有效盘活乡村资源,拓宽村民增收渠道。
沿河村回龙湾“巴适小院”则依托500亩“高家沟麦浪”成为网红打卡地,依托短视频平台推广,今年“五一”高峰期间日接待游客超千人次。村民们在院落门口自发摆起小吃摊,实现增收。针对游客激增带来的环境压力,网格党小组及时组建“麦浪守护者”志愿队,7天清理垃圾55桶。
盘龙村坚持文旅融合发展,赵家湾“巴适小院”内兴办有农家乐、果园、蔬菜种植基地、龙虾基地等特色产业,吸引了许多城市居民前来体验乡村风情,有效带动了周边农户的就业与增收。
三治融合,培育文明“新风尚”
龙洲湾街道坚持把“巴适小院”作为“小切口”,撬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新动能,推动乡风淳厚、民风和美。
走进任何一个“巴适小院”,都能感受到浓浓的民主议事氛围。线上线下搭建议事平台,推行“阳光议事365”机制,每月10日组织线下“议事坝坝会”。今年以来,收集环境卫生、设施建设等群众意见建议20条。“云小院”线上平台24小时在线,问题解决率达98%。对群众自愿参与小院活动进行积分,设置环境卫生、邻里互助等6大类积分项,每年积分可兑换米油生活用品,目前已累计兑换积分660分。
夕阳西下,红炉村的议事亭里,党员、乡贤和村民们正在讨论如何拓展水果销路;沿河村的麦田边,志愿者们开始了当天的垃圾清理;盘龙村的家风长廊前,孩子们正在诵读家训……一个个充满烟火气的场景,勾勒出“巴适小院”的幸福图景。正如村民们所说:“这‘巴适’,是环境舒服,是日子红火,更是心里踏实!”
编辑:王诗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