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梁永刚专栏|金针入汤味鲜香

作者:梁永刚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8-06 16:13:14

81fca5aebb72ce3053d0d41d4f4aacc4_496166_5fa31031-4631-4861-8907-30a1e8040c46.jpg

山珍干菜的家族中,黄灿灿、细溜溜的金针菜,是有一席之地的,几乎与木耳齐名。河南人一提及经常吃的干菜,总把“金针木耳”放到一块,就像瓜儿离不开秧,鱼儿离不开水。

金针菜属于植物花朵晒干制成的菜蔬,色泽金黄、纤细如针,故得此名。河南人说话干脆利落,惜字如金,说到金针菜,简洁到把后面的“菜”字也省了,直接说成“金针”。至于说起“金针菇”,该咋说还咋说,一个字也不少,目的是和“金针”区分开。评定金针品质优劣,各地有不同标准,以河南为例,优质的金针有七根花蕊,一般的金针只有五根。

金针还有一个别称,也是学名,叫黄花菜,这个名字很独特,属于典型的一名两物,无论是整株植物,还是干制后的花蕾,都叫黄花菜。

image.png

世间长相相近的人有很多,同样,自然界中容貌酷似的植物也有不少,譬如,被称作“忘忧草”和“母亲花”的萱草,其花蕾与黄花菜的花蕾极为相似,稍不留心,容易弄混,造成张冠李戴的常识性错误。

不过,出现这种辨别不清的情况实属正常,毕竟,在没有现代植物分类学的古代,黄花菜原本就不是单指一种植物,而是多个花蕾相似植物的统称。

譬如,明代的李时珍老先生在《本草纲目》中,就将萱草的花蕾叫作“黄花菜”。随着科技发展,现在有了比较系统的现代植物分类学,也有了规范化的判断标准,作为干菜的黄花菜,专指萱草属的黄花菜的干制花蕾。至于萱草属的萱草的干制花蕾,虽说也是一种不错的干菜,但是就不能用黄花菜这个名称了,否则就属于“假冒名牌”。

现如今,市面上售卖的黄花菜,有很多都是鱼目混珠,以次充好,最惯用的伎俩就是用萱草的干制花蕾冒充真正的黄花菜。其实,两者区别起来并不复杂。先观其色,萱草花色橘黄,而黄花菜鲜黄。再闻其味,萱草的花蕾淡而无香,而黄花菜浓香馥郁。有经验的内行人,去卖干菜的商铺买黄花菜,会随手拿起一根干黄花菜,放到鼻子旁边,深吸一口气,仔细嗅闻其香;若是不好分辨,就直接把黄花菜放到嘴里,反复咀嚼,品尝其味,十有八九就能辨出优劣。

在我的家乡河南平顶山,土生土长的金针,能够成为人见人爱的干菜上品,那一抹奇香异味功不可没。金针散发出的独特香味,不仅是普通花朵或多或少都有的单薄花香,还有直抵肺腑令人陶醉的迷人菌香,当花香菌香交融在一起,就形成了对味蕾很具冲击力的奇香异味,无论凉拌清炒,还是蒸碗入汤,都是其他香味的配菜所无法企及的。

金针纤细玲珑,身单力薄,更多时候是以配角的身份出现在菜肴中,尤以充当各种汤类的配菜居多,譬如,胡辣汤、羊肉汤、牛肉汤、鸡蛋汤等“红花”,都离不开金针这个“绿叶”的点缀。河南人喜爱的各种咸汤,对配菜的选择很讲究,不光需要香气浓、品相佳,还需要口感好,三者兼具,缺一不可。

用凉水泡发干制的金针,是乡野村妇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生活窍门,只要掌握技巧,泡发到位,吃起来有一种柔韧如拳菜、清脆似木耳、丝滑像粉丝的奇妙感觉,这也是金针受人喜欢百吃不厌的原因之一。热水泡发金针是大忌,品质再好的金针,一旦接触热水,便会失去风骨,丢了口感。

早年我在乡下教书时,村上有家小饭馆,最擅长做炝锅羊肉汤。一日,临近放学,天降大雨,道路泥泞,我无法回家,中午遂去这家饭馆吃饭。羊肉汤上来后,我一尝,不对味,再吃汤中的金针,松散绵软,香味尽失。起身去灶房找老掌柜,得知他当天有事外出,掌勺的是他儿子,一个厨艺不精冒冒失失的小伙子。过几日,又去吃饭,老掌柜一见我,满脸堆笑,连连道歉,说那天羊肉汤所用金针,是儿子用刚烧开的滚水泡发的,这一个小小的失误,险些砸了老人家苦心经营几十年的金字招牌。

金针也有单独装盘成为主角的机会,但寥寥无几,通常出现在招待贵客的宴席上。大盘凉拌金针,属于奢侈吃法,寻常过日子,应该细水长流,好东西节俭着吃,才能吃出味道。

房前屋后,庭院当中,巴掌大一块地,庄稼人都不会浪费,总要见缝插针种些菜蔬,旧时为果腹,如今为尝鲜。院里院外,空闲之处,撒些种子,种点金针,既可赏花,又可吃菜,一举两得,何乐不为。金针是多年生宿根植物,种上一年,第二年又萌发新芽,不用费心劳神,便可坐享其成。

乡人摘取金针,通常都在早上,此时的花蕾泛着橘红,含苞未放,饱满厚重,挂满晶莹露珠,很是鲜嫩水灵,香气馥郁浓烈。摘取之时,只需用大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长长的花管,从尾部将其折断即可。

现摘的金针花蕾,看上去色泽温润、清新动人,但不像南瓜花一样可以直接烹炒,必须先在热水中焯熟后,方能做菜制汤。生金针的花蕊中,含有大量秋水仙碱。准确说,秋水仙碱本无毒性,但吃到肚子里,经过氧化,会变成有毒的二秋水仙碱,引起食物中毒,轻则头晕恶心、上吐下泻,重则伤及脏腑、生命不保。

话又说回来,只要将新鲜金针焯熟、炒透、不夹生,或者去掉其花蕊,便可放心食用,大可不必因噎废食、担惊受怕。

世间万物,有一利必有一弊,反之亦然。因为新鲜金针富含秋水仙碱,所以拥有了一项特殊本领,即久煮不烂仍完好、清脆筋道有嚼头。也正是身怀此项绝技,金针才得以被众多菜肴、汤类选为配菜,充分发挥其特长,成就众菜之美味。

新鲜金针浓郁的清香味,随和的包容心,使其无论搭配什么荤素食材,都有美妙滋味。譬如,金针炒柴鸡蛋,就是一道味美好吃的农家菜,与香椿芽炒鸡蛋、葱花炒鸡蛋相比,丝毫不逊色,甚至更胜一筹。

金针是自家地里种的,绝对的绿色无公害;柴鸡蛋又叫土鸡蛋、笨鸡蛋,来自农家散养的柴鸡。黄花菜特有的馥郁香气,掩饰了鸡蛋身上散发出来的蛋腥之味;煎鸡蛋松软的滑嫩口感,衬托出黄花菜越嚼越香的柔韧本性。

老日子的村庄里,春秋夏三季,庄稼人有将新鲜时令时蔬晒成干菜的食俗,为的是便于保存,等到缺菜的冬日,泡发后食用,调剂一日三餐的农家生活。

萝卜缨、红薯叶、芝麻叶等蔬菜晒成干菜前,只需焯水,而新鲜的金针晒成干菜,中间还要经过高温熏蒸,一来是除去秋水仙碱,二来是激发出金针的复合香气。

等摘下来的金针花蕾攒够了一笼,村妇就可以生火烧锅了。将其均匀摊在笼箅上,先用大火,再用小火,蒸透之后,金针花蕾逐渐变软,将其取出,一根根摆在草席或高粱箔上晾晒,在阳光的滋养沐浴中,金针由软变硬,由青变黄,散发出温润迷人的金黄光泽。

晒干晾透的金针,用线捆扎起来,可自家人吃,也可往外送人。乡间自古奉行“土特产外交”,但凡有点能拿出手的好吃食,都不会独自吃光喝净,往往挑拣品质最好的,或送给出嫁在外的闺女,或捎给经常来往的亲戚,或带给关系甚密的朋友。总而言之,自己吃了填坑,人家吃了扬名,这是老一辈庄稼人留下来的家风,也是一代代血脉传承的美德。

编辑:胡梦元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当代党员杂志社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