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玫瑰”开在千万家——记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王凤敏
作者:刘泳含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8-12 07:50:00“听我说,美德最可贵……”哼唱着儿歌,月嫂阳治英用双手搓暖抚触球,将它轻贴在婴儿肚皮上画圈般滚动起来。在小球柔和的刺激中,婴儿抽噎声渐息,咧开了嘴角,还舞动起了手脚。
2025年6月5日,这段分享在重庆市长寿区“美凤大姐”线上妇女联合会微信工作群里的视频收获满屏“大拇指”,大家纷纷夸赞阳治英的抚触手法愈发熟练了。群主王凤敏仔细看完视频后,在鼓励她的同时给出了建议:“治英,你的普通话还得多练习。”
原来,阳治英依照方言习惯,唱儿歌时把“听”字唱成了四声。看见王凤敏的消息,她立即表示,会诚恳地接受建议。
这个微信工作群是全国首个家政从业人员线上妇联阵地——“美凤大姐”线上妇联微信工作群,群里聚集了近300名散布在重庆市长寿区及周边地区从事家政行业的姐妹,群主王凤敏作为线上妇联主席,常在群中指导大家的工作。
谁能想象,如今和谐温情的微信工作群,以往却争吵不断;技艺娴熟的家政姐妹,曾经困苦自卑。坚韧不拔的线上妇联主席王凤敏,是如何在泥泞中再度绽放,引领着近300朵家政玫瑰向阳而生?
6月24日,2025年首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河南省安阳市红旗渠纪念馆举办,助人为乐组王凤敏光荣上榜。
玫瑰再绽放
——“从事家政行业,要想赢得尊重,打铁还需自身硬”
“女人不工作,就只剩‘孩子妈’这个名字了。”2003年,原四川染料厂破产,所属职工医院解体,面对丈夫“安心持家”的提议,刚从职工医院下岗的王凤敏回答得掷地有声。
年幼时,王凤敏跟随支援“三线建设”的父母从吉林来到重庆长寿,后在川染厂职工医院担任过团支部书记、工会主席、护士长,30多岁时又另谋生计,当过民营医院护士、月子会所店长等。
在各个行业打拼多年,王凤敏与许多人擦肩而过,有这样一个群体让她蓦然回首,仿佛看到从前奋斗的自己——从事家政行业的妇女们。她们和自己一样朴实、平凡,也陷入了不同的生活困境中。
“过去,家政行业对很多女人而言,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处境。”王凤敏说,她看到在城里讨生计的农村妇女,没有文化只能靠一身力气在雇主家里干杂活;看到下岗妇女处处碰壁,别无所长只能到别人家当保姆……有些时候,她们只是和雇主在同一屋檐下的陌生人,很少得到真正的尊重。
薪酬低与缺乏尊重,是束缚在她们身上的双重枷锁。
2015年,王凤敏退休,她立志要把余下的时间投入家政行业,为更多妇女探索出更多可能。她到各地参加培训学习,拥有多年护理经验的她迅速上手,成为一名专业月嫂兼育婴师。
“桌上那么多水果,拿一个怎么了,凭什么骂人?”
“冰箱里的菜都要放坏了,顺便给自己做顿饭吃,这也要赶我走?”
……
从事家政工作起,王凤敏加入了一个同行交流微信群,原以为能和大家友好交流,没想到眼前却是满屏抱怨。
“从事家政行业,既要从雇主的角度去想问题,还要提升自身的技能和素养。打铁还需自身硬,不然谁会尊重咱们?”王凤敏作为老大姐,常在群里疏导大家,还带头分享家政知识。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姐妹听从她的劝导,群聊氛围也温馨起来,每天都有新成员加入群聊,原群主还让她成为新群主。
含苞次第开
——“家政的‘家’,既是户主的家,也是我们的家”
谭淑美就是这个群聊的新成员之一。2014年提前下岗后,每月1000元的退休金就是离异的她与上学的女儿相依为命的唯一支撑。与很多女性一样,她将从事家政工作视作最后的出路。
2015年,谭淑美与王凤敏在一次公益家政培训班上相识,听说王凤敏在一家月子中心当店长,人也和善,便鼓起勇气自荐,打动了王凤敏。
“王姐,我没什么经验,上户(指进入雇主家庭提供家政服务)能行吗?”面对王凤敏布置的一单月嫂任务,谭淑美有些胆怯。
“光学理论不行,还得投入实践。”王凤敏笑着说,“我跟客户谈好了,你只管上,做不到位我来帮你。”
此后,王凤敏下了班就到谭淑美的雇主家中,手把手教她怎么照护宝宝和宝妈。
“在王姐的鼓励和指导下,我更自信也更专业了。”谭淑美说,雇主好评越来越多,她也成为月入上万元的“金牌”月嫂。
后来谭淑美有了可靠伴侣,女儿也回乡工作,为了更好陪伴家人,她转型当了育婴师。一年前,了解到雇主家发生变故,她主动要求降薪,时常自掏腰包给宝宝添置新衣,还额外承担起打扫清洁和做饭的工作。
“家政的‘家’,既是雇主的家,也是我们的家。”王凤敏说,“我们怎么照料自己家,就应怎么照料雇主家。宝宝睡下了,看见屋里积了灰,打扫只是顺手的事;宝妈要用餐,看见食材有多的,给全家人做一桌饭也不麻烦。”
王凤敏的“家政哲学”也成为家政姐妹的工作准则,这支“娘子军”越干越红火,队伍逐渐壮大。到2020年时,微信群已聚集近300位姐妹。就在这年8月,早就耳闻这群家政大姐的时任长寿区妇联主席杨洪梅提议:成立线上妇联。
2020年8月20日,50多位姐妹从四面八方赶来,将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会议室挤了个水泄不通。会上,“美凤大姐”线上妇联正式成立,王凤敏当选主席。近300朵流动的玫瑰次第绽放,一座花园悄然盛开。
芬芳拂万家
——“家政的‘家’,是我们的家,更是千家万家”
成为线上妇联主席后,王凤敏把主要精力放在帮带姐妹上。去年4月,王凤敏接到一通电话约她去做月嫂时,她本想推辞,可在对方提到宝妈徐女士的军嫂身份后又立马答应下来——自己曾经就是一名军嫂。
去年国庆节,徐女士的宝宝“小十一”顺利诞生,59岁的王凤敏再次“披挂上阵”。
除了照料宝宝,王凤敏更是将关怀宝妈视作重任,花样月子餐、暖心沟通疏导与专业产褥期护理让徐女士身体得以快速恢复,脸上也挂满笑容。
“既呵护‘最柔软的群体’,也擦亮‘最坚硬的铠甲’。”徐女士说,“王姨如亲人般照顾我们母子,让我先生能安心保家卫国。”
“家政的‘家’,是我们的家,更是千家万家。”王凤敏说,“要发挥家政人员深入千家万户的优势,既提供优质服务,也承担更多责任。”如今,姐妹们的家政订单如潮水般涌来,但王凤敏要求再忙也不能落下志愿服务:她主导家政姐妹成立“拥军小分队”,为军人家庭提供免费家政服务300余人次;成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小分队”,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拍摄“家有宝贝”育儿指导视频,惠及4万余人次……
千家万家,服务到家。6月9日,记者随王凤敏来到长寿区凤城街道翰林港湾小区,敲开一扇门就瞧见6位老人正在聚会,他们都是同王凤敏父母一样,从五湖四海而来的三线建设者。
“不是忙着上户吗,怎么又来看我们啦!”老人们笑开了怀,把我们迎进门后,大家便在沙发上坐成一排,揣着手畅聊起来。
“她带我们去长寿湖观光,给我们拍摄短视频,为我们上门包饺子、做清洁……”老人们用“南腔北调”分享着王凤敏给她们带来的欢乐。
热闹中,老人朱友珍把记者拉到一边:“凤敏有空就来看我们,比女儿还亲,听说她和那些家政姐妹还常去社区和敬老院开展志愿服务呢!”
下岗后身陷泥泞,王凤敏凭着一股韧劲与命运抗争,这朵铿锵玫瑰再度盛开。投身家政行业后,她将自己的“家政哲学”传授给众多姐妹,让近300朵流动的玫瑰绽放,芬芳拂遍万家。
编辑:刘泳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