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扎根协合村:一位离任驻村第一书记的振兴答卷

作者:李银松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8-12 17:06:14

“驻村不是走形式,振兴必须见真章。”2023年5月,重庆市云阳县残联干部任华将这句写在日志扉页的誓言,带到了云阳泥溪镇最偏远的协合村。700多个日夜过去,当离任的车轮碾过新修的耕作便道时,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和村民的笑脸,已成为他最厚重的答卷。 

党建铸魂:锻造乡村振兴“主心骨”  

初到协合,任华用一个月踏遍4个村民小组,他以党建为突破口,点燃了三把火。 

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主题党日必修课,同步开展党纪法规学习,让政策理论与田间实践深度交融。

建立“支部抓小组、党员带群众”工作链,吸引乡贤、青年参与治理。“院坝会”经常开到深夜,将群众的58件急难愁盼事逐一破解。村民感慨道:“过去开会人凑不齐,如今党徽闪亮处,群众自发聚过来!”

筹资70万元新建功能齐全党群服务中心,新发展党员2名。如今村“两委”5名干部全员大专学历、平均年龄32岁,昔日的“软弱涣散”已成历史。  

暖心工程:织密防返贫保障网

“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是振兴的根基。”在任华的带领下,驻村工作队构建起“立体防护网”。

创新“双走访”机制,干部定期遍访在家农户,云端连线外出务工村民。对低收入群体建立“一户一档”,实行“周更新、月研判”,驻村期间,实现风险动态清零,确保返贫“零发生”。

为智力残疾儿童开辟“绿色通道”,对突发精神障碍的村民启动快速送医响应,协调云阳县残联翻山越岭开展“评残上门”,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大力推行“乡风文明积分制”,村民可以用环境整治行为兑换生活用品。干部带头清理公路垃圾,如今扛着扫帚加入的群众越来越多,“人人争先进”的新风悄然形成。  

产业突围:激活“造血”新动能  

面对“靠天吃饭”的产业困局,任华在驻村笔记上写下破题关键:“用好高山生态牌,让土地生金!”  

2023年,秋收遭遇寒流,1.5万斤大米积压仓库。任华带领驻村工作队连夜对接乡贤企业,一周内销空库存,看着村民攥着货款的手止不住地颤抖,任华内心升级当地产业的决心更加坚定。

2024年,乌梅管护资金断档,他号召大家采用“村集体+农户”模式,与200余户签订管护合同,统一技术、包销产品。两年间,乌梅产量从1万斤飙升至7万斤,荒坡结出“致富果”。

2024年完成100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新建2公里耕作便道,配套烘干房、冷藏库延伸产业链。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23年的20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54.99万元,预计2025年收入将突破80万元;带动60名村民就地就业,户均增收6600元。

协合村的蝶变印证:党组织强起来,人心聚起来,产业旺起来,边远山村也能蹚出共富路!离任前夜,任华在最后一页工作日志上写道:“乡村振兴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我们播下的种子,终将长成参天大树。”


编辑:张雨欣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当代党员杂志社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