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永刚专栏|想起贾全超老师
作者:梁永刚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8-14 10:57:14想起贾全超老师,源于那天我在办公室整理文件材料时偶然看到的一封信。近些年,随着网络的普及,书信这种传统的交流方式已经很少见了,尤其是手写的信件更是少之又少。我从文件袋里翻出那封信,信封右下角“贾全超”三个字让我眼前一亮。
知道贾全超老师是在2008年,当时我在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区委组织部工作,通过当地一家报纸,读到了他收藏报刊为民服务的事迹,他是一名退休教师。我在深深感动之余,给他写了一封信。
大概是一个月以后,贾全超老师给我回了信,信中说到他经常在报纸上看到我写的文章,他很喜欢乡土散文之类的文章。还说,他专门把我发在报纸上的散文做成了一个剪贴本,并希望我抽时间“亲临寒舍,不吝赐教”。信中还夹着一张红纸,和请柬的性质差不多,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他的详细地址,并附有一张手工绘制的简易路线图。
老人的诚挚邀请让我很感动,当天晚上按照信中的联系方式我给他打了一个电话。电话是贾老师附近一个小卖部的,女主人说去家里喊他,让我一会儿再打。第二次电话打过去,贾老师接了,反复说着一句话:“有空上家来吧。”我当时承诺说有时间一定去家里看望他,后来一直没有成行。时间久了,当时对他许下的承诺也就淡忘了。
一天,我正坐在办公室里起草一份文件,一位同事推门而进,说有人在门外找我。我放下手头的活儿出去一看,走廊里站着一位瘦小的老人,身旁放着的两捆报纸格外醒目。老人自报家门:“我叫贾全超。”我赶忙请贾老师进屋。他弯腰把两捆报纸抱到怀中,憨厚一笑:“这是我在一个废品站买的旧报纸,回家剪报用。”
第一眼看到贾老师,觉得他不像一位退休教师,倒像刚从田里劳作而归的农民,原来身上的尘土是在破烂堆里“淘宝”时留下的。坐在办公室里,我和贾老师聊着天,像是久未谋面的老朋友。他向我诉说了他坎坷的一生,妻逝女亡的遭遇,以及他收藏800多种报纸、700多种期刊的执着和痴迷。聊意正酣时,他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起身从布兜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一本剪贴本,双手递给我。我一看封面就笑了,这正是他在信中和我提及的剪贴本。我一页一页认真翻看着,感到有些吃惊。
临近中午,我执意挽留贾老师吃了饭再走,可他的脾气很倔,怎么也留不住。临走前,我把办公室的报纸、杂志收拾了一大捆给贾老师,他咧着嘴笑个不停,像个小孩子得到了自己喜爱的玩具。末了,我提着沉甸甸的报纸,把他送到车站。老人临上车前再次叮嘱我:“抽空去家里坐坐啊。”我满口答应着,向他挥手告别。
正如贾全超老师在信中对自己的评价:“一生不爱吃喝穿戴,无有不良嗜好,唯有读书看报。”将近二十年过去了,读着贾全超老师已经泛黄的信,想着他千方百计搜寻报刊为乡亲们提供精神食粮的“傻气”,我心中涌出一股暖流。
编辑:胡梦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