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重庆巴南区:以“零距离”破题 激活乡村振兴路

作者:方霞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8-14 15:24:46

公交开到家门口,邮包送进小村庄,诉求响应“马上办”……近日,重庆市巴南区道路运输管理所捧回“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先进集体”奖牌。这份荣誉,正是其用精准服务打通民生堵点,与群众“零距离”同行的最佳见证。

破局“最后一公里” 公交织网铺就民生路

“以前全村就一班车,错过就出不了门,现在有了两条线路、5班车,出门方便太多了!”巴南区二圣镇集体村村民王莉的感慨,道出了交通变迁的民生温度。而返乡创业的农家乐老板张诗玉更是从交通的便捷中尝到甜头,她喜滋滋地说:“现在,公交通到家门口,游客多了,一年挣个四五十万不成问题。”

这些美好生活的画面,背后挥洒着公交改革的汗水。

巴南区辖区面积1800余平方公里,虽地处重庆中心城区,但农村面积大、路网复杂,要让二环外的农村40余万群众出行更便捷,这场改革从一开始就注定是块难啃的“硬骨头”。

为推进全域公交改革,巴南区交通运输委员会、巴南区道路运输管理所组建专班走访了巴南180余个村社,勘察了1000余个站点,逐户记录群众诉求,将零散站点串成线、织成网,并同时开启“白+黑”模式,白天调研线路,晚上培训转岗驾驶员,保障公交平稳运行。

历经3年攻坚,2018年,巴南在重庆率先完成二环外公交改革,开通线路114条,投入公交运力372辆,建成农村招呼站243个、招呼点1300余个,实现行政村公交车100%覆盖,累计投入公交运营补贴9000万元,票价整体优惠20%,使上百万群众受益,打造全市投入车辆最多、补贴力度最大、服务范围最广的农村公交客运服务体系。2024年,巴南成功创建第四批“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巴南区集体村就是这场改革最生动的注脚。随着瓦青路修建和公交开通,当地依托梨、茶、花产业发展,实现“农村变美、农民致富”的蝶变。

畅通“最后一米” 客货邮融合激活乡村

路通之后,物流畅达成为新期盼。巴南区运管所敏锐发现群众需求,创新推进“客货邮”融合机制,建设改造14个城乡综合运输服务站,构建区、镇、村三级物流体系,开通30条融合线路,让客车化身“邮差”,既送网购商品进村,又帮农产品进城。

“夏天用的灭蚊片、驱蚊水等小物件,以前要么到场镇上买,要么在网上购买后再去场镇上取,现在公交车直接把快递送到村,太方便了!”麻柳嘴镇村民张敏在村里就取到了快递,话语中满是欣喜。

而长江巴南段的江心岛屿巴南区中坝岛,更是开通了重庆首条常态化无人机邮路。岛上有居民3000余人,主要种植蔬菜、水果。此前,各类邮件快递主要通过“汽车+渡船”方式上岛,每趟往返运送的时间超过3个小时。后来,巴南区运管所积极对接重庆市邮政管理局,整合邮政资源,推动快递公司与邮政公司开展“邮快合作”,推动无人机邮路开通,将全程往返时间缩短至45分钟以内。

从“客车带货”到“无人机邮路”,巴南区运管所打破地理限制,让“最后一米”物流天堑变通途,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服务“零距离” 党建引领彰显担当

巴南区运管所坚持党建引领,“零距离”服务企业、服务民生。

针对广大市民的就业需求,2024年,运管所积极引导重庆涵泰汽车修理厂与重庆市巴南职业教育中心合作建立重庆首个汽修产教融合中心,将课堂搬进车间,培训学生1700余人次,面向企业一线员工,联合重庆市机电高级技工学校、巴南区就业和人才中心,组织多期新能源汽车电器维修技能培训班,开展免费培训,培育未来工匠。

“零距离”服务的温度,更多地体现在与群众“心贴心”的互动中。2023年,在巴南区交通运输委员会党委的领导下,运管所在全市率先成立网约车、货运行业党支部,凝聚42名流动党员,打造“司机之家”暖心驿站,成功化解网约车纠纷500余起、货运矛盾400余件。

日前,网约车司机舒元奎在一汽车服务销售公司购买车辆并挂靠该公司从事网约车营运工作,后因未缴纳车辆保险费,被公司收回车辆。

“公司有什么权力收回车辆?”“未缴纳保险,为了安全不能运。”双方各持己见,争执不下。

巴南区运管所和行业党支部得知后,深入现场多次协调。最终,双方意见达成一致,公司退还驾驶员3万元车辆首付款和6千元车辆停运费,驾驶员则签订车辆放弃协议,该矛盾得到妥善处理。

近年来,针对网约车、货运等领域问题,巴南区运管所各科室联动推行“马上到现场”机制,将党的凝聚力转化为服务执行力。

从打通公交“最后一公里”,到畅通物流“最后一米”,直至服务群众“零距离”,巴南区运管所的每一步探索都精准锚定民生所盼,满足群众需求,提供实在便利。

这块“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先进集体”奖牌,不仅是对巴南区运管所改革魄力与服务温度的最高认可,还映照出新时代道路运输系统敢闯敢试的创新锐气、永不止步的进取精神,最终铺展出一张写满“以人民为中心”的巴南答卷。未来,这份“零距离”的民生承诺,将继续在巴南大地践行。

编辑:刘泳含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当代党员杂志社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