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黔江:筑巢引“羽”攻坚路 实干担当中心梦
——黔江区蓬东乡75万羽工厂化养鸡场项目推进纪实
作者:庹毓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8-14 15:41:59在重庆黔江建设渝鄂湘黔边际区域中心城市的征程上,每个基层项目都是一块“试金石”。黔江区蓬东乡75万羽工厂化养鸡场从一片荒地到场地平整,每一步都浸透着攻坚的汗水,更折射出黔江突破壁垒、聚合资源的决心与信心。这个项目的推进,恰是黔江以“小切口”撬动“大格局”的生动实践。
破局:一块地的“拉锯战”——磨出“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
75万羽养鸡场项目启动之初,连片土地的流转成了第一道“关”。“场平要推掉果树、搬迁祖坟,这地可是咱的命根子!”面对村民的抵触,项目一度陷入停滞。
为解开群众心结,乡政府没有“硬来”,而是带着法律条文进村入户。工作人员翻遍相关法律法规,一条条给村民讲清楚“流转不是买卖,承包权始终归农户”;又多次跑区级部门,争取到“参照‘四改三’公路零星用地补偿标准”的政策支持,同时约定项目到期后土地需恢复耕种条件。这纸协议,既守住了政策底线,更给足了村民安全感。
可难题接踵而至:项目区涉及3处林权纠纷,2户村民为祖坟迁移互不相让,甚至连用电的电线杆选址都起了争执。那段时间,乡村干部成了村里的“常客”:天不亮就往田间地头钻,对着图纸跟村民算“长远账”;天黑了还在农户家围炉夜谈,用“隔壁村流转后务工增收”的例子打消村民的顾虑。
这场“拉锯战”的背后,是黔江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核心逻辑:任何发展都不能绕过群众,但任何困难都不能阻挡发展。正如项目推进会上常说的:“中心城市不是喊出来的,是靠‘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拼出来的。”蓬东的土地上,这份决心已化为推土机的轰鸣,更成了黔江打破地域壁垒、聚合发展要素的生动注脚。
筑基:一套账的“民生情”——赢取“百姓安居颂党恩”的民心
75万羽养鸡场的意义,远不止“养多少鸡”那么简单。从短期看,项目建成后可直接带动本地村民就业,为蓬东乡粪污处理厂提供原料。从长远看,它填补了黔江规模化养殖的空白,更能联动湖北的饲料供应、湖南的冷链物流,形成“养殖—加工—销售”的跨区产业链。这正是区域中心城市“聚资源、通脉络”的效应初显。
有村民算过一笔“子孙账”:“现在流转土地能领钱,年轻人还能在家门口上班,不用再背井离乡。等项目成了规模,村里的路、水、网都会跟着变好,后代受益的日子长着呢!”这份认同,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区域中心城市的根基,从来不是高楼大厦,而是群众对“共同发展”的信心。蓬东的实践证明,只要把项目做成“民生工程”,就没有跨不过的坎,没有聚不拢的心。
展望:一张图的“接力赛”——延续“长风破浪正当时”的坚持
如今,养鸡场场平已完成,蓬东乡的发展蓝图正随之铺展。我们深知,“筑巢”是为了“引凤”,而“通路”是第一步。当前,麻田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正紧锣密鼓推进,核心就是给养鸡场“铺好路”:500米主干道将全部油化,380米支线道路拓宽至5.5米,还将整治沿途28户人家人居环境。“路通了,饲料车、收鸡车才能进得来,村民的农产品也能搭车出村!”麻田村支书的话,道出了所有人的期待。
这条路,不仅是进养鸡场的“产业路”,更是蓬东对接区域中心的“机遇路”。这张蓝图的背后,是黔江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接力赛”:今天的养鸡场,明天的产业链,后天的城镇圈。每个环节都需要“初心不改”的坚持,正如蓬东乡党委书记杨胜前在职工会上强调的:“一步跟不上,步步赶不上;唯有钉钉子,方能成大事。”
从蓬东养鸡场的攻坚,到黔江全域的联动,我们看到的是一座城市打破壁垒的决心,是一方百姓共享发展的信心。这条路或许仍有坎坷,但只要像推进养鸡场那样,以“不罢休”的韧劲解难题,以“民生情”聚民心,以“接力跑”抓落实,渝鄂湘黔边际区域中心城市的蓝图,必将在黔江大地上变为现实。
编辑:李云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