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武隆:从红苕苞谷到拿铁飘香 “党建红”引领下的武隆文旅蝶变
作者: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8-15 14:16:148月12日一大早,重庆市武隆区仙女山街道荆竹村55岁的冉光芳便在无有图书馆内忙碌着,她熟练地将一杯拿铁递给游客,精湛的拉花技术让游客称赞叫绝。“以前只知道红苕、苞谷、洋芋粑,连咖啡都不晓得是啥味。现在我能一天做几百杯咖啡。”冉光芳笑着说。如今的她,已经从务农的一把好手,变身为远近闻名的乡村咖啡师,她脚下的家乡也正经历深刻改变——这正是武隆以“党建红”引领“文旅兴”战略的生动缩影。
党建引“旅”,构建全域协同联动格局。武隆区聚焦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构建“三级书记联动抓总”责任体系,编制旅游发展规划,整合政策资金,培育度假、低空、康养、运动、冰雪等业态,推动“三栖”经济与文旅融合。健全区委专项机制,组建7个涉旅工作专班,深化“三个一”推进机制,联动解决景区开发、用地供应等难题。深化区域协同,与都江堰、大足等8地签约,170余家景区资源共享,打造7条跨区域精品线路,共创国家文旅融合示范区、武陵山区文化生态保护区。
组织强“旅”,激活产业发展聚合效应。以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为牵引,组建文化旅游产业链联合党委,成立“一链条一支部”6个,吸纳文旅企业、协会38个,发布合作机会清单120余项。打造“党员标兵岗”“责任区”“生产线”,设置“红色服务驿站”18个,党员志愿者年服务游客超260万人次;建立“党员先锋队+文旅产业链”快响机制,办结涉旅问题320余项。在党组织领导下建立“文旅企业+合作社+群众”利益联结机制,盘活闲置资产280余处,发展农家乐、民宿2000余家,全区1/4人口吃上“旅游饭”。荆竹村党支部推动成立“云上荆竹”强村公司,建成“归原小镇”4A级景区及农旅示范片,获评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
人才兴“旅”,赋能生态价值有机转化。突出党管人才导向,实施书记领办文旅人才项目、“仙山荟才”计划,创新“飞地引才”“离岸引才”,引进专家57名,入库人才300余人。探索设立度假区“候鸟”党委,构建四级服务阵地,“一对一”提供13项精细化服务,集聚“候鸟”人才486名,助力建成农文旅融合产业园25个、精品民宿36家。优化党建引领“产学研”融合功能体系,建成文旅产业发展平台13个,引育高新技术企业30家以上,催生突破性科技成果50项以上。
改革活“旅”,驱动监管服务迭代升级。构建“1+4+N”综合执法监管体系,实现涉旅问题统一归口、一体处置,2024年检查量、立案查处分别减少36%、10%。建立旅游消费投诉“先行赔付”机制,满意度100%,获文旅部改革创新优秀案例。开发“文化·安心游”应用,提升交通预警、客流疏导、投诉反馈及“一键救援”能力,2024年旅游高峰期游客增25%、拥堵减7%。依托OTA平台精准引流,游客好评率保持96%以上。
冉光芳手中飘香的咖啡,映照着武隆这片土地在“党建红”引领下的深刻蝶变。从书记统筹到组织赋能,从人才驱动到改革升级,武隆正以系统创新之力,铺就一条“文旅兴”带动乡村富的振兴之路。
(武隆区委组织部供稿)
编辑:李云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