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当代快评|沈阳警察罚警察为何冲上热搜?

作者:颜明华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8-15 17:32:49

正确的舆论导向、良好的舆论氛围,于社会进步更有增益。

特权豁免都是“透支”,公正执法则是“存款”。

日前,沈阳网友发布的一则当地警车违停被交警贴单的视频引发热议。舆论呈现各种吃瓜心态,少数人开起“玩笑话”,说起“风凉话”。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从法理上讲,“人”指的是基于自然出生而拥有民事权利能力的个体,当然包括警察及其他公职人员。这个角度而言,“警察罚警察”就是一次正常的执法行为。但为何正常成反常,还呼啦啦冲上微博热搜?

不难理解,少数执法部门存在“内部互谅”的情形,且为大众诟病。一旦他们“例外”地失去豁免权,对人们的惯常认知无疑是一种冲击。于是,一些人的耿耿于怀变成释怀甚至“开怀”。在此社会心态下,“警察罚警察”上热搜被热议也合乎情理。

要吃瓜谁也拦不着,但为何就不能吃个好瓜,好好吃个瓜呢?

须知,良法不是一天写就,良治岂能一日形成。如果从积极视角看待“警察罚警察”,去形成一种正确舆论导向,营造一个良好舆论氛围,会不会对社会的整体进步更有增益呢?

社会学有一种观点,将公众对执法部门的信任视为一种“社会账户”,每一次特权豁免都是透支,每一次公正执法则是存款。执法部门向执法部门执法,尤其是一个执法部门向“自己人”执法,更是高额存款。

就像一个家庭一样,存款见涨,难道不香吗?还“笑”什么“酸”什么呢?

得感谢众网友将沈阳这条视频“捧”上了热搜,创造了更大的社会效果。有理由相信,沈阳警察给“自己人”开了一次罚单且上了一次热搜,将在公共场所停车问题上产生正向连锁效应:今后再遇到“内部人”类似情形,执法部门断不会“睁只眼闭只眼”;其他公务车辆以及社会车辆,也会“三思而后停”。

就像石块扔进湖里荡起层层涟漪,“警察罚警察”只是这水波圈层的原点,我们更希望,它能层层荡漾开去,波及其他公共部门,进而不断压缩社会治理的特权空间,不断夯实法治社会的民意基础。这个时候,正常将回归正常,“例外”则不再成为例外。

往期链接:

当代快评|“坝坝课堂”,能否成为乡村教育的另一种答案

当代快评|公厕的门究竟为谁而开?

当代快评|怎样讲主旋律故事才能“叫好”又“叫座”?

当代快评|把游客和市民好好“宠一夏”

当代快评|谁在喂养畸形的“大胃王”?

当代快评|敢戳天的人,天断不会饶过他!

当代快评|城市要多给年轻人提供留下来的机会

当代快评|容得下“犯错的充电宝”,就容得下人心往之

当代快评|好好“埋伏”,把“光影流量”变成“产业留量”

当代快评|社会智治要防止“一条腿”完全取代“另一条腿”

当代快评|“四不干部”是短板,但不要成为沉没成本

当代快评|治理酒桌吃喝,工夫在桌外

当代快评|请告诉孩子,高考或是起点,成长没有终点

编辑:胡晨愉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当代党员杂志社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