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永川板桥镇:实施青蓝传承工程 打造乡村振兴后备军
作者:李俊辉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8-17 22:17:14“宝子们,这是我们今天上门收的土鸡蛋,这边是散养的乌骨鸡,那边还有仔鸭,同城当天送到家,区外三天也能达,坏蛋包赔包退啦……”8月14日,在重庆市永川区板桥镇土货馆的直播间里,“90后”返乡大学生杨攀正热情地向网友推介当地农产品。
杨攀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现任永川区板桥镇通明村支书助理。这位从农村走出来的姑娘,凭着对家乡的热爱和坚持,利用短视频专长,仅凭一部手机、一个支架,就成功带动村里的土特产销售突破5000单,销售额达60余万元,被当地农民亲切地称为“助农大使”。从大学生成长为优秀村干部,杨攀的快速蜕变,得益于板桥镇在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机制上的持续探索。
近年来,板桥镇着力构建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培养选拔机制,创新实施村居年轻干部青蓝传承工程,致力锻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后备干部队伍。
把住“选拔关”。板桥镇根据各村发展所需,梳理形成村级需求、人才供给“两张清单”,采用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方式,面向40岁以下的大学生、经商能人和退役军人等群体公开选拔后备干部,累计储备优秀后备干部61名,其中拥有直播电商、种养殖技术等经验的人数占比42%。
把住“能力关”。10名镇党政班子领导与所有后备干部结成“一对二、一对三”的帮扶对子,手把手、面对面地传经验、教方法、指路子。建立后备干部能力提升机制,每周工作复盘、每月谈心谈话、每季度晾晒比拼,通过现场教学、案例讲学、交流座谈等多种形式,推动后备干部主动学习提升。
把住“实战关”。综合后备干部个人特点及村居实际情况,采取“干部自选+村居挑选+党委派选”的方式,从中选择12名后备干部跟班学习、试岗锻炼,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结对帮带,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给后备干部交办任务,推动后备干部迅速转变角色、熟悉基层情况、提升实战能力。
把住“管理关”。建立“优进绌退”动态管理机制,围绕思想政治、履职能力、工作作风、群众口碑等进行全面“体检”,通过“干部自评、群众互评、村居复评、部门点评、党委考评”,对意愿不强、表现不佳、能力不足、违纪违法的干部及时调整出库。将表现优秀、条件成熟、群众认可的后备干部作为村“两委”成员重点培养。换届以来,先后共有8名后备干部进入村“两委”班子。(作者:李俊辉)
编辑:周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