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重庆城口沿河乡:数字化驱动川渝边界治理变革

作者:林孟雨 冉龙泉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8-18 14:14:40

在川渝交界的大巴山深处,一场由数字化引领的边界治理变革正在重庆市城口县沿河乡悄然展开。

重庆市城口县沿河乡与四川省万源市白果镇接壤,过去因管理权限不清导致的“三不管”问题长期存在。近年来,沿河乡先后与万源白果镇、大竹镇、庙子乡签订《边界联盟合作协议》,建立起边界联盟联合治理体系。随着“141”基层智治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沿河乡以乡基层治理指挥中心为“神经中枢”,融合川渝两地公安、司法、执法等资源力量,归集跨区域人口、企业、政策、生态环境等数据要素,进一步形成数据共通、风险共防、矛盾共调、产业共兴、服务共享的协作格局,实现了“响应速度、治理成本、群众获得感”三大突破。

数据互通:打破行政藩篱的“关键一招”

走进沿河乡基层治理指挥中心,大屏幕上实时显示跨界人口流动、重点群体、企业运营、环境监测、地域资源等数据。“我们归集了两地公安、司法等多个部门的10余类数据,日均共享信息超1000余条。”指挥中心负责人介绍,通过打通川渝两地政务系统,沿河乡率先实现跨省证照互认、执法协同,累计办理“跨省通办”事项130余件,群众办事跑动次数减少90%。

风险联控:织密平安边界的“智慧防线”

在省际交界的重点路段,新投用的AI摄像头正自动识别可疑车辆和人员。“系统发现异常会同时推送至两地执法终端。”沿河乡平安办工作人员表示,今年以来,通过边界联调员、联合巡逻队、无人机巡查和“141”系统预警,边界各类矛盾纠纷同比下降84%,地质灾害预警准确率达95%,联合处置非法采砂、非法捕捞、交通运输超载、污染跨界转移等事件30余起,平均响应时间缩短至15分钟。

发展协同:绘出区域合作的“同心圆”

在沿河乡与白果镇联合打造的300亩辣椒产业基地里,土壤传感器实时传回墒情数据,两地产销数据在云端共享。“目前辣椒正在丰收期,预计带动200余户村民户均增收1800余元,土地效益同比增加10%以上。”沿河乡相关负责人说道。

茶叶合作社里,工人们正在打包当天采摘的鲜叶,“现在信息共享平台打通后,我们的茶叶早上采摘,下午就能进入四川的市场,价格还比原来高了5%。”合作社负责人老刘脸上洋溢着笑容。

此外,两地还协同实施和美乡村片区化建设、扁桶峡文旅开发、人居环境整治等4个项目,搭建“边界农特产品电商销售平台”,孵化电商人才10余个,直播促农销售额达80余万元。

群众点赞:“边界调解室”解了多年心结

“没想到吵了十几年的地界纠纷,通过视频调解,两天就解决了!”白果镇村民杨某在“边界调解室”签完协议后感慨。“以前因为管理权责不清,村民垃圾处理问题相互推诿。现在两地政府联手,相关村民代表在‘边界调解室’围坐一堂,就垃圾处理问题达成共识,不仅修建了新的垃圾站,还明确了保洁责任,村民再也不用为这事争吵了。”沿河乡红岩村村委会负责人介绍道。

沿河乡依托“141”基层智治平台推行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管理一件事开展环境综合整治,两地村民更是积极参与、共同治理。因为有了干净舒适的环境,村民们茶余饭后总爱在河道边散步闲聊,清澈的河面上倒映着青山,更映出村民满意的笑脸!此外,乡村两级便民服务中心更让两地群众享受无差别服务,医保转移、养老保险、营业执照办理等事项实现“一站通办”。

这一个个生动的场景,正是数字化赋能边界治理的鲜活注脚。沿河乡的实践充分证明,以数字技术为纽带、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共建共享为目标的协同治理新模式,正在让昔日的“边界痛点”变为今日的“发展亮点”。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深入推进,这种“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治理更精准”的现代化治理图景,必将为川渝交界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动力。

编辑:王柏林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当代党员杂志社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