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云阳县凤鸣镇:“1+3+N”联动调解 破解土地纠纷“连环锁”
作者:廖波 胡臣瑶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8-19 09:20:31“没想到3天就把地界纠纷解决了,现在我跟老胡家又能像以前一样一起干活了!”望着自家田垄上新立的界桩,重庆市云阳县凤鸣镇马轩村村民马培强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土地纠纷历来是乡村治理中的一块“硬骨头”,关乎群众切身利益与乡村和谐稳定。近年来,凤鸣镇打破传统调解思路,以多元联动、柔性化解、源头防控为切入点,联合辖区“一庭两所”(云阳县人民法院凤鸣人民法庭,云阳县公安局凤鸣派出所、云阳县司法局凤鸣司法所),探索土地纠纷调解新路径,让矛盾在基层“软着陆”,为乡村治理注入新活力。
多元主体攥指成拳,织密调解“协作网”。在重庆市云阳县凤鸣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的调解室里,一场特殊的调解正在进行。镇干部居中协调把握政策方向,派出所民警用执法记录仪固定现场证据,司法所工作人员逐句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相关条款,还有村民代表讲解“三尺巷”的典故。这是凤鸣镇创新构建的“1+3+N”联动调解机制的生动实践,“1”即镇干部统筹协调;“3”即镇法庭、派出所、司法所提供多维法律支撑和程序保障;“N”即涵盖村干部、网格员、村民代表等乡土力量,凭借“熟人情、知根脉”的优势搭建沟通桥梁。
2025年3月,凤鸣镇梧桐村两户村民因稻田灌溉用水引发冲突,双方各执一词,险些动武。接到网格员上报后,该镇迅速启动“1+3+N”联动调解机制,在多方合力下,两户人家不仅达成用水协议,还共同出资修缮了灌溉水渠。据统计,该机制运行以来,凤鸣镇土地纠纷调解成功率从79.6%提升至92.6%,平均调解时长从7天缩短至3天半。
柔性调解以情化结,解开矛盾“连环扣”。“调解不是简单分对错,而是要找到大家都能接受的平衡点。”这是凤鸣镇调解能手闵高平常挂在嘴边的话。凤鸣镇摒弃生硬说教,推行“情感破冰+法理护航”调解法,将调解现场从办公室、会议室搬到农家院坝、田间地头,以拉家常的方式缓和并调节双方的对立情绪,再以政策法规为依据摆清利弊、划定边界。
今年开春之际,在凤鸣镇五同村,有兄弟两人因宅基地继承纠纷影响春耕。调解团队未直接宣讲法律,而是让当事人双方共同翻看老相册唤起亲情,调解员趁机详解房地一体原则,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如今,“有纠纷找调解,讲道理不伤情”已成当地共识。
源头防控未雨绸缪,筑牢稳定“防护墙”。“与其事后调解,不如事前预防。”凤鸣镇通过“定期走访+座谈研判”机制,组织全体镇村干部下沉村组,收集土地权属、流转等潜在纠纷线索,对苗头性问题提前介入、分类疏导;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解读手册3000余本、张贴宣传海报30余幅,极大提高了群众的法律认识,从源头上减少了纠纷滋生的土壤,让“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成为常态。
从“单兵作战”到“协同共治”,从“被动灭火”到“主动防控”,凤鸣镇以土地纠纷调解为切口,蹚出了一条基层治理新路径。如今,越来越多的矛盾在“多元、柔性、源头”的调解模式下消弭于无形,一幅“邻里和睦、乡村安宁”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编辑:胡晨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