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时评|为基层减负需“破茧”“化蝶”“振翅”
作者:陈毅 高磊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8-19 15:05:06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广大党员干部需深刻领会“减负绝非简单做减法”,必须以“破茧”之志打破思想窠臼,以“化蝶”之势精准祛除病灶,以“振翅”之力构建长效机制,持续深化减负赋能,着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以“破茧”之志打破思想窠臼,把稳“减”之航向。破除形式主义,思想破冰是关键。当前,显性的“文山会海”、过度留痕问题与隐性的考核机制偏差、权责链条不清等深层矛盾相互交织。因此,必须立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深刻领悟《规定》中“为基层松绑减负”的政治考量和激励实干担当的核心要义,切实推动基层干部从无谓事务中解脱出来,将精力集中到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主责主业上。要勇于从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中走出来,以刮骨疗毒的决心向积弊亮剑,系统把握“减什么、为何减、怎么减”的辩证关系,从思想根源上筑牢抵制形式主义的防线,凝聚“减负增效”的思想共识。
以“化蝶”之势精准靶向施治,祛除“负”之桎梏。形式主义花样翻新、隐蔽性强,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问计于民、问需于干,全面梳理困扰基层的“变种”顽疾。要摒弃“一刀切”,精准“点穴”,向“文山会海”亮剑,严控数量提升质效;向过度督查检查考核开刀,规范整合、注重实绩;向“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说“不”,清理冗余App群组;向权责不明发力,厘清边界防止“甩锅”。
以“振翅”之力构建长效机制,涵养“干”之合力。基层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然而在实际开展工作时,个别部门和地方却以“属地管理”为由,将自身职责转嫁基层,造成“小马拉大车”的被动局面。因此,为基层减负必须强化系统思维,统筹把握各层级权责关系,着力构建边界清晰、权责一致、分工协作、运行高效的治理机制。一方面,需进一步完善权责清单编制,让基层干部明确履职边界,种好“责任田”、干好“分内事”,从制度源头杜绝责任层层向基层转嫁现象发生;另一方面,要推动资源下沉为基层赋能,深化“镇街吹哨,部门报到”机制,齐抓共管着力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基层干事底气。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永川区委组织部)
编辑:周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