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余胜前专栏丨孤独·平庸·良药

作者:余胜前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8-19 15:56:30

一位满腹才华且饱谙世事的朋友,跟我说了一句颇具诗意的话:很多年以前,我一直以为孤独是医治平庸的良药;很多年以后,我才发现平庸也是医治孤独的良药。

这让我想起了德国哲学家阿图尔・叔本华的一句名言:“在这个世界上,真正可供我们选择的路只有两种:要么享受孤独,要么沦入世俗。”沦入世俗,“泯然众人矣”,便显得有些平庸了。

与平庸相对的是卓越。要超出一般人,除了天赋异禀之外,就需要有点“孤独”的勇气,不盲目从众,敢特立独行,想常人所不敢想、为常人所不愿为;就需要忍受“孤独”所带来的寂寞、嘲讽与责难,忍常人所不能忍,方能成常人所不能成。从某种程度和意义上讲,孤独确实是医治平庸的良药。

与孤独相对的是群处。人毕竟是社会性群居高等动物,“独乐乐不如众乐乐”。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不仅能取长补短、互通信息、共享资源,成就个人单打独斗成就不了的事业,而且在协作中获得的情感慰藉和精神支撑,也增强了一个人的社会归属感和人生幸福感。倘若一个人太过卓越,鹤立鸡群,要么自己看不起凡众,要么凡众敬而远之,不愿或不敢与之往来,犹如古代的君王,就只能做“孤家”与“寡人”了。要想不那么孤独,就需要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让自己显得比较平庸,才能与大多数人打成一片,享受世俗所带来的那些乐趣。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平庸”也确实是医治孤独的良药。

当然,卓越与平庸并没有统一、固定的衡量标尺。所处社会地位高的,未必就比所处社会地位低的人卓越,所谓“深山藏虎豹,田野埋麒麟”,很多高手在民间。拥有财富多的,也未必就比拥有财富少的人卓越,所谓“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贫贱者中也多有智识之士。而且就社会生态而言,平庸者本是芸芸众生,卓越者本是凤毛麟角。平庸和卓越只是就某个时段、某个范围、某个方面、某种能力相对而言的一种评价。在我看来,平庸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思进取、不负责任、浑浑噩噩、无所事事的“躺平”心态,是趋炎附势、见利忘义、吃喝嫖赌、穷奢极欲的“庸俗”追求。

孤独和群处本身只是两种生存状态,且几乎每天都在交替穿梭,并不存在孰优孰劣、谁好谁坏。在我看来,孤独并不是一种病态,真正的病态是拒绝孤独、害怕孤独,不懂得如何与自己独处,不懂得如何利用孤独去躬身反省、静心钻研和充实沉淀。群处本身有许多好处,但如孔子所言“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尽聊一些无营养的话题,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倒也是需要警惕的。

我们应当努力追求卓越,但也需要接受相对的平庸,毕竟能够成为真正的卓越者难上加难、少之又少。我们要学会和光同尘,与众人乐在一起,但也要学会享受孤独,在孤独中反省审视自己、充实提升自己、完善成就自己。

由此观之,孤独和平庸都是一种生存的常态,坦然面对就好。我们生活于外在环境与内在心境交织的天地之中,群处能海纳百川而不失自我,便可卓越;孤独能明心见性而不觉寂寞,自不平庸。如此“境随心转”,则无往而不适也。

我们最需要避免的不堪状态,恰恰是一方面不甘于平庸,另一方面又害怕孤独,而且还一直在满怀焦虑地寻找“良药”……

(作者单位:重庆两江新区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编辑:王婉玲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当代党员杂志社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