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七一时评丨绿水青山:跨越20载,读懂何以“金山银山”

作者:文程生 魏时远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8-20 09:48:39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安吉县余村调研时说:“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实际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二十载春秋代序,从南方的热带雨林到北方的沙漠草原,从东部的海洋湿地到西部的高原大山,“两山论”理念照进现实,在东方大地上绽放出勃勃生机,擘画出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丽中国新图景。

从源头守护“生态美”,呈现绿水青山“新面貌”。绿水青山,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最珍贵的礼物,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所在。浙江安吉余村曾因采矿导致生态破坏,2005年“两山论”提出后,该地关停矿山,转型发展生态旅游与民宿经济,如今森林覆盖、空气优良率持续提升,成为了游客受欢迎的生态旅游胜地。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将生态保护融入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在监管层面,要实现对辖区内山林、河流、湿地等生态要素的实时监控,确保污染问题早发现、早处理,从源头上遏制生态破坏。在保护方面,要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对森林、河流、湖泊、湿地等重要生态系统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保护。在环境治理方面,要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坚决做好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防治,加强对生活污水、垃圾的处理,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以生态赋能“产业兴”,激活金山银山“新动能”。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辽宁盘锦通过“公司+农户+基地”模式发展稻蟹共生,实现水稻、河蟹每亩产值快速提升,同时,将丰富的湿地资源转化为生动的自然课堂,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在游客心中扎根。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化拓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主动打破“守着绿水青山饿肚子”的思维定式,探索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新路径。要立足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壮大特色种植、特色养殖、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本土产业品牌。要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借助碳交易、生态补偿机制、“两山银行”试点等,大力推行“千万工程”、文旅深度融合工程,不断做大金山银山。

以产业带动“百姓富”,奋进生态文明“新征程”。“两山论”理念的最终落脚点是人民群众,让生态红利惠及百姓。浙江丽水市通过建立“两山银行”平台,将闲置农房、万亩抛荒地纳入生态资源资产包,开发高端民宿、生态农场,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广大党员干部要深耕“绿色福田”,在人居环境改善上,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厕所革命等工作,整治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现象,打造“庭院美、村庄美、环境美”的宜居家园。同时,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修建健身广场、文化礼堂、生态停车场等,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公共服务。在促进就业增收方面,要依托生态产业发展,开发护林员、河道保洁员等岗位,优先吸纳当地群众就业,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实现稳定增收,让群众在绿水青山中收获满满的幸福。

 

编辑:向俞璇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当代党员杂志社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