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舌尖上的双向奔赴!西部陆海新通道让海鲜水果“跑”得更快,农特产品“走”得更远

作者:王海波

文章来源:《当代广西》发布时间:2025-08-20 10:29:31

广西盛夏八月,清晨六点的广西海吉星农产品国际物流中心,空气中弥漫着热带水果的馥郁香气。水果经营户谭家福正与员工麻利地将刚到货的泰国金枕榴莲卸下车,果皮上的尖刺还带着新鲜的露水。

“今年的果不仅品质好,价格也降了两到三成。除了广东的客商,贵州、四川、重庆的采购商也不少,最近每天可卖到30吨左右。”他身后的货车车厢里,红毛丹、山竹、菠萝蜜、火龙果等码放得整整齐齐,这些种类繁多的东南亚水果,如今已成为广西乃至全国各地食客餐桌上的“常客”。

这场发生在百姓“果盘子”里的变革,背后是西部陆海新通道铺就的便捷物流动脉,它像一条无形的纽带,让山海相隔的美味跨越地理界限,开启融合之旅。

视线从南疆绿城移至西部江城。在重庆江北区的一家精品超市,导购员王琳正切开越南红心火龙果,给客人试吃。“您尝尝这个,昨天刚从广西凭祥运过来的,甜度比本地火龙果高两个等级。”她介绍说,如今榴莲、山竹、莲雾等多个品种轮流上架,东南亚水果专区已从五年前的两个货架扩展到现在的半面墙。

在重庆,吃火锅是当地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也是城市的一张闪亮名片。市民吴曼祯每周都会约上三五好友,痛痛快快地撮上一顿,与大多数重庆人一样,耗儿鱼、虾滑等都是她必点的珍馐。而这些来自广西和东南亚的“海货”正是搭乘西部陆海新通道冷链班列,从钦州、防城港、凭祥等地“登陆”,抵达西部地区的百姓餐桌。

这条物流大通道不仅带来了新鲜的水果、海鲜,更重构了区域特产的流通格局。2024年,广西口岸共进口水果248.8万吨,进口值348.9亿元,排名全国口岸第一。其中,进口榴莲72.3万吨,这意味着国内市场平均每3个进口榴莲中,就有一个来自广西口岸通关。而分拨至重庆、四川、贵州等地的水果80%是经由西部陆海新通道汇聚而来。

当东南亚水果沿着新通道源源不断地涌入西部地区时,大山深处的农特产品也正通过同一条通道走向世界。

前不久,3辆满载50吨柠檬的卡车,从位于重庆市潼南区的汇达柠檬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驶出,目的地是数千公里外的东南亚。“得益于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向海外发货600余吨,同比增长近4倍。”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司为上千家海外饮料门店供货,产品远销越南、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

沿着西部陆海新通道一路向南。眼下正是贵州鲟鱼肥美上市的时节,一辆辆满载鲜活鲟鱼的运输车从施秉、平塘、绥阳等各大鲟鱼养殖基地出发,经友谊关口岸“游”向越南。施秉恒泉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鲟鱼顺利出口越南,公司开拓国际市场的底气更足了,近一个月已出口60吨,今年海外订单已超300吨。

看中新通道的这份“丝滑”,陆海新通道运营贵州有限公司正着力打造统一的优质商品展示展销窗口,全力推动黔货出山、优品入黔,有效促进商品及各要素的跨区域流通,带动“13+2”省(区、市)的特色商品和产业融入双循环体系。

在广西,今年6月,20吨价值400万元的昭平茶从贺州市昭平县将军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出口车间启程,运往东南亚市场。这是昭平茶首次以大宗散装茶形式出口东南亚,实现了茶叶出口东南亚市场的跨越。

从重庆的柠檬、贵州的鲟鱼到广西的茶叶,这些曾经囿于山地、困于物流的宝藏,如今搭上新通道班列,实现了从“藏于深山人未识”到“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蝶变。数据显示,2024年西部陆海新通道发送上百列农产品专列,农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近50%,带动沿线300多万名农户增收。

带着泥土芬芳的西部物产通过新通道走向世界,不仅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也在重塑当地的农业产业结构。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按照国际市场需求调整种养结构,从“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

开放发展的新动能奔涌不息,得益于西部陆海新通道软硬基础设施的持续完善。在建的黄桶至百色铁路通车后,将形成纵贯西南、华南的铁路大通道,贵阳、成都等地的货物通过钦州港出海的距离将缩短300公里以上。届时,西部地区将能以更优惠的价格购买东南亚水果、咖啡等产品,如榴莲的价格预计较当前下降三分之一以上。

从铁路到水运,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骨干工程——平陆运河雄姿初显。运河建成后,西南地区货物出海航程将比经广州港缩短560公里以上,每年可为沿线地区节省运输费52亿元以上。

在北部湾钦州港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无人导引车沿着U型轨道精准穿梭,岸桥上的滑轨式智能OCR理货识别系统正快速扫描集装箱信息,海铁联运集装箱单次转运时间由原来的3小时缩短到了1.5小时。来自贵州、四川、重庆等西部腹地的货物集装箱,在这里高效中转,实现海铁联运“下车即上船、下船即上车”的无缝衔接。

与此同时,钦州港推行“提前申报+抵港直装+优先验放”的通关模式,海关、铁路、港口数据实时共享,这套“铁海联运+高效通关”的组合拳,让西部内陆货物出海更加顺畅。

在凭祥友谊关口岸,边检站快捷通关系统、智慧口岸建设不断升级,货车“秒级通关”,口岸24小时不间断作业、无人化通关改革更是开启了中越跨境贸易“不打烊”模式。

这样的变化让重庆水果进口商周志国感慨万千。早些年他刚开始做东南亚水果生意时,货物从越南胡志明市出发,经海运到东部港口再转运到重庆,全程将近一个月,损耗率较高。

“那时候卖榴莲就像走钢丝,运到重庆时经常一半已经熟过头。”周志国回忆,西部陆海新通道跨境铁路班列开通后,货物经越南河内转乘中越班列,直达重庆果园港,全程只需4—5天,损耗率降到3%以下。“现在我敢备足货了,上个月光榴莲就卖了300吨,比6年前的全年销量还多。”

新通道的高效率运行同样离不开沿线省(区、市)相关部门的协同联动,通过“始发地申报”“一箱到底”等模式,以及物流、税费等方面的政策加持,更多中小企业能够参与到跨境贸易中来。在南宁,像谭家福这样经营东南亚水果的中小进口商数量较新通道开通前增长了3倍多。

夜幕降临,南宁的夜市渐渐热闹起来。烧烤摊上,越南春卷、泰国烤鱿鱼散发着诱人香气;水果摊上,冰镇的椰青、香甜的芒果为食客解暑降温……各地美食挑逗味蕾,共同绘就“舌尖上的新通道”诱人画卷。

编辑:李凰言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当代党员杂志社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