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重庆北碚:家在缙云青绿间 “两山”路点绿成金

作者:熊辉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8-20 10:49:14

生态蝶变,抚平山体伤痕:违建拆除处绿意舒展,珍稀草木重焕生机。山路变坦途,环道通四方,昔日的崎岖小径,如今是游人如织的夜爬步道。林间民宿集群兴起,返乡青年们创业正忙。缙云山更青,嘉陵水更绿。山与人的故事,在眷恋与奋斗中续写新篇。

守林大爷李登国:“山里的水、树和风,都是我留下的理由。”

从重庆市北碚城区驱车前往缙云山,青山叠翠,云雾缭绕,气温比城区下降了5℃。63岁的缙云村村民李登国站在防火岗亭,左手攥着喇叭,见有车驶来,便走上前作防火提醒。

李登国是土生土长的缙云山人,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了如指掌。近二十年的护林员工作,让他的皮肤比寻常人更加黝黑,指节粗大的手背上爬满青筋,虎口处结着一层厚厚的老茧,是无数次劈砍杂木、捆绑护林网留下的印记。抬手说话间,带着股子山里人的利落和朴实。

2018年6月起,重庆开展缙云山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拆除违法建筑,探索生态搬迁,系统修复生态。李登国一家,就在搬迁名单之中。为了支持整治工作,李登国不仅率先签字,还做起了动员工作,带动更多村里人搬迁。

老房子推倒的一刻,他难免有些心情复杂。这里是他自幼长大的家,他对这片土地仍充满眷恋,“舍不得、离不开,我还想再留下来。”

村里人热爱这座充满灵气的大山,山林也给了他们赖以生存的活计。生活还得继续,护林员的工作就不能停。

于是,李登国在山上租起了房子,一边和老伴经营农家乐,一边继续他长达十年的护林工作。

每年盛夏时节,李登国的农家乐都会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是北京林业大学的师生。除了负责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李登国还承担着一项特殊任务——进山向导。

缙云山是天然的植物基因库,海拔350米到951米的山地间,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植物群落层层叠叠,从山脚的竹林到山顶的杜鹃灌丛,藏着1966种高等植物,光是珍稀濒危物种就占了24种。

休息时,李登国换上护林服,带着师生们一头扎进林子里。一路上,他不时扒开蕨丛说:红豆杉树皮像老龙鳞,碰不得;缙云四照花,果实成熟后会变红,像一个个棒棒糖。这时,学生们总爱与他攀谈,认真学习他的山林智慧。

他总爱跟客人念叨山里的好:“缙云山的泉水从石缝里渗出来,喝一口甜丝丝,漫山的林子更是金不换。”他说,每次从城里回来,脚一沾山土,吸满松针气,人立马就通透了。啥叫离不开?这草木清气钻进骨头缝,就是拴住人的根!

返乡00后戴欣怡:“民宿升级后,妈妈再也不用去村口揽客了。”

整理床铺,备好入住伴手礼,又打理院子里的花……接到一个团体订单后,戴欣怡一家立刻忙碌起来。院子里,一只初来乍到的小猫似乎还有些认生,躲在角落的花丛后,怯生生地打量着这为迎接客人而忙碌起来的小院。

24岁的戴欣怡,和父母一起在缙云山经营着一家名为“静庐”的民宿。这里位置得天独厚,站在客房的落地窗前远眺,面前是层峦叠嶂、错落有致的葱茏山景,左面则能望见修缮一新的中共中央西南局缙云山办公地旧址。

和附近新开的几家民宿一样,“静庐”也是从昔日的农家乐升级蜕变而来,是缙云山首批转型升级的“幸运儿”之一。

回想经营农家乐的日子,戴欣怡记忆犹新:“那时候真是辛苦。从早忙到晚,客人花一百元就管吃管住,回头一算账,根本没多少利润。”为了抢客源,缙云山上的农家乐一度陷入低价低质的恶性竞争。戴欣怡的母亲常常不得不跑到缙云山景区入口处“拉客”。看着父母如此辛劳却收益微薄,戴欣怡心疼又无奈,甚至一度暗下决心:“宁愿在外面打工,也不想回村里重复这样的生活。”

转机出现在去年的一场院坝会上。当时,缙云村积极引导山上的农家乐向精品民宿转型,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扶持:鼓励“一房一设计”打造特色,提供贴息贷款,缓解资金压力,组织免费的经营管理培训和宣传推广……面对这难得的机遇,戴欣怡一家敏锐地意识到,不能再错过了。

为了在众多新民宿中脱颖而出,避免同质化竞争,戴欣怡下了苦功。她花了几个月时间,专门跑到城里的烘焙学校学习面包烤制、蛋糕制作的手艺。她心里有一个计划:要在院子里砌一个面包窑。到时候,入住的客人不仅可以欣赏山景,还能在院子里悠闲地喝茶,品尝她亲手烤制的带着麦香的面包。

“现在8间房节假日基本全满,7月的营业额超过2万元。”戴欣怡说,民宿改造后,前来住宿的客群也稳定了许多,团建的、包场的、研学的,这也给了她继续经营的底气。

徒步爱好者:“青春没有售价,最美日出拿下。”

九峰迤逦,缙云塔矗立山巅,与橘红朝霞、翻腾云海共同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缙岭云霞”自古就位列巴渝十二景之一。缙云山综合整治提升后,该景观的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前来观赏打卡。

记者打开各种社交媒体搜索“缙云山”,满屏皆是夜爬路线、观赏日出攻略和绝美的图片和视频。一批批徒步爱好者跟帖留言,在线寻找观赏日出的搭子,筹划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8月17日凌晨2时许,一群徒步爱好者们从北碚城南健身梯出发,途经白云竹海、白云观,一路向狮子峰攀爬。抵达狮子峰观景台后,徒步爱好者们便三五成群地抢占着看日出的最佳位置。一位擦着汗的小伙子兴奋道:“我们‘追光小队’专程赶来追山间日出!”旁边拍着风景的女孩笑着应和:“看这队伍,全是追日出的同好,氛围多棒!”

然而,拥挤的人群也给旅游安全带来了挑战。自“缙云山日出”出圈后,北碚区为了让大家乘兴而来、安全而归,采取了预约制、活动分流、加密夜间巡查、高温时期封山等多项措施,守护游客的安全。

“智能系统实时监测人流,可实现自动预警、广播分流。”缙云村第一书记魏鹏牵头了数字化平台,他说,目前还通过举办“缙云十二时”等活动,将观日出人群向其他区域分流,串联景点、民宿,兼顾游客体验与安全。

黎明前,天空像一块冷铁。东方的云层渐渐被地心深处的火炉烤得发红,起初只是几道暗红的裂缝。忽然有一线金光从云缝中迸出,如同熔化的金汁泼向人间。亿万片金鳞跳跃翻涌,将黑夜一寸寸吞没。游客的上百部手机齐齐举起,将磅礴的橘红苍穹定格。

待天光铺满山野,人潮渐次退散。新开通的“日出专线”适时启动,载着兴奋与满足,一路驶向终点。

编辑:吴曼祯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当代党员杂志社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