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晶芳专栏|探秘地心谷
作者:查晶芳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8-21 11:00:14地心谷的清晨,是露珠在给石头讲童话。站在湖北恩施地心谷入口,瞬间就被这句挂在岩壁间的木牌小语惊艳到了。再读谷口那副对联“人间仙境哪里有,地心谷里走一走”,横批“入谷成仙”,不禁莞尔。仙不仙的姑且不论,就眼前这份山野的清新已令人心旷神怡。
凉意自岩缝间渗出,丝丝缕缕浸润周身。山风裹挟着草木的鲜冽与冷岩的幽邃气息,迎面扑来。我收起伞,摘下面罩,“甩手露脸”行于沁凉的山谷,快哉!
导游介绍,这峡谷成形于两亿五千万年前的地壳伟力,以险、幽、奇著称。甫入谷口,幽意已显。踏上绝壁栈道,“险”字也有了真切的注脚。栈道如游龙,紧贴峭壁,悬于半空,蜿蜒探向谷底。仰观,岩壁如斧劈刀削,森然兀立;俯视,空谷幽邃,唯闻山风在嶙峋石隙间呜咽穿行,涧水在深处琤瑽击石。指尖轻抚冰凉岩壁,那一道道横向延展的波浪褶皱,皆是时光之手雕刻的印记。
栈道拐角,巨猿崖赫然闯入眼帘。这块凸起于绝壁的巨岩,酷似古猿侧脸。它垂首默立,隆起的鼻梁线条清晰,似在沉思。晨光勾勒出它凝重如剪影的轮廓,沉静而威严。土家人尊其为山神使者,想必正是敬畏它那静默凝望中,所沉淀着的亿万年洪荒岁月的重量。
沿栈道盘旋而下,水汽渐浓,幽意更深。岩壁缝隙间,老树虬曲根须盘绕,青苔绿蕨覆盖着嶙峋怪石,苍藤翠蔓自高处垂落,随风轻曳,整座山谷俨然一座绿意森森的秘境宫殿。暗河自岩腹奔涌而出,水声轰鸣,色如凝碧。在这莽莽幽谷,水石乃亘古之恋,相爱亦相搏。水态无论温婉还是激越,总不失幽绿之色。石虽岿然不动,却禁不住激流之千旋万磨,不仅石色渐呈浅碧,许多石块表面也出现浑圆深穴,遂成“石臼”“石眼”之奇。石臼也罢,石眼尤绝:恍如大地睁开的眼睛,直视山川河谷,静观人间悲喜。
历经四百年烟尘的石门古桥,隐士般孑立于碧水之上;藤蔓缠绕,似墨袍加身,平添幽寂。桥头紫薇,亭亭如盖,红绳系腰,格外亮眼。导游说,此为“神树”,每年花开三度。古桥那端便是赫赫有名的巴盐古道。它是一条“史前高速公路”,镌刻着人类跋涉前行的生动足迹。两百多万年前,“建始直立人”就在这地心谷站了起来,蹒跚学步,逐渐告别猿形。他们正是从这条古道起步,踏上了人类文明长征的漫漫之旅。战国时代,巴蜀联军亦是经此奔袭楚地。此后千年,一代代背盐人沉重的足音响彻在古道上,他们从这里走出大山,走向世界。此刻,所有的故事都写在我脚下的土地上,刻在我指尖抚触着的岩石间。
终至谷底洗心潭。此处岩壁愈发奇崛险峭,两侧绝壁几欲合拢,岩底或深凹或内曲,竟将奔流的涧水聚拢,塑成一枚饱满莹润的“心”形绿玉,幽幽凝碧,情韵无限。这便是地心谷的灵魂标志“地之心”。土家先祖视其为大地的心脏,汇聚了天地精魄的圣水。相传掬之盥洗,可涤尘去秽,消烦解忧,洁净灵魂。潭边游人纷纷俯身掬取“圣水”。更多人立于观景台,对着两侧凹进的岩壁轮廓,寻找最佳角度,以手“比心”。在导游指点下,我也成功定格下与岩石的完美“心”影。
“哇,你这拍得真像‘心’!”“看我的‘心’怎么样?”大家捧着手机,争相看“心”,语笑声喧。这一颗颗由人手与山岩共同勾勒的“心”,是人类与自然缔结的盟约。草木生欢,山水解忧,亲近自然就是拥抱生命的源泉。为大地山川献上赤子之诚,永远不需担心“等闲变却故人心”,天地自会成为心灵最温暖的港湾。这里明月燃灯,清风焚香,给所有倦游的灵魂以深深抚慰。
返程时,乘坐“空中魔毯”。传送带凌空缓移,脚下万卷石册徐徐铺展,幽谷似巨隙。“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眼前这深壑险谷不正是大地以嶙峋的伤口承接着天光,将撕心裂肺的痛淬炼成了惊心动魄之美吗?或许,所有的深渊,都曾是岁月苦心孤诣铸造至美的道场。
编辑:王诗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