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 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作者:肖超伟 凡慧贤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党课参考》发布时间:2025-08-21 14:29:562025年7月14日至15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是在我国城镇化进程进入新阶段、城市发展面临新形势、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提出新期待的关键时期召开的,具有里程碑意义。会议再次强调了城市工作要以人民为中心,指出要“深刻把握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定位,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做好新时代城市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把握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支撑。
一、加快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城市是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活动的核心载体。在当前全球格局深刻变革、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背景下,城市作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其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回应,还有助于推动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同时,中国的城市发展经验能为世界现代化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一)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回应
(二)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三)为世界现代化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二、党的十八大以来城市工作的主要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两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为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推动我国城市工作取得显著成就,我国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全面提高,人民生活实现安居宜居,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力度不断加大,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一)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
(二)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全面提高
(三)人民生活实现安居宜居
(四)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力度不断加大
(五)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三、加快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新时代城市工作的核心路径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系统协同的治理革新、精准调适的资源配置、动态平衡的发展策略,在存量更新中激活活力,在功能完善中增强吸引力,最终实现城市发展质量、治理效能与市民获得感的同步提升。这要求我们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要超越传统空间扩张逻辑,重新布局现有城市空间;要关注流动人口治理,重构资源配置逻辑;要构建城市评估体系,实现“人民满意度”的可量化测度;要建设共享智慧城市,确保技术红利全民共享,从而在空间正义、数字包容、精准响应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城市文明跃升,最终实现“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发展目标。
(一)优化现有城市空间布局
●推动城市规划布局由“外延式蔓延”转向“内涵式优化”。
●城中村改造力争“三维平衡”。
●在优化产业结构时聚焦新旧动能的协同转换。
(二)关注非户籍常住人口诉求
●优化住房梯度供给体系对住房者职业特点的精准映射。
●以数字化创新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
●通过明确责任分工与工具创新实现多元主体协同。
(三)构建人民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精准确定指标权重。
●科学收集诉求数据。
●搭建因城施策的指标体系。
(四)建设安全普惠的智慧城市
●在数据安全治理层面,应构建基于风险等级的差异化防护体系。
●在协同治理机制创新层面,应建立数据权责动态配置模型。
●在数字包容性建设层面,应推行多模态智能服务范式。
(原载《党课参考》2025年16期)
编辑:范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