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重庆荣昌区仁义镇:“热”土上的耕耘者

作者:何文杰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8-21 14:33:14

8月17日,清晨六点,天刚蒙蒙亮,空气里还带着夜里的潮气。重庆市荣昌区仁义镇石梯子村无花果种植基地里,负责人包官富乘着这少有的凉意,戴上草帽,手提小筐,深一脚浅一脚地进了地。

“昨天又接了十多单,大概70多斤,得赶在日头毒辣前摘完。”他弯腰拨开浓密的枝叶,手指轻轻一托,紫红色的波姬红无花果就带着甜香落进筐里。晨光透过叶缝照在背上,汗水顺着脖子流进衣领,很快洇出一片深色。

采摘中,包官富的手指抚过果皮,像是在触摸珍宝:“这果子金贵,成熟了就得当天摘,多挂一晚就可能烂在树上。”他的指甲缝里嵌着泥土,掌心布满老茧,那是常年与土地打交道的印记。

从清晨六点到上午十点,四个钟头里,他的身影在果树间转来转去,小筐一个个装满,衣服被汗湿透,又被太阳晒干,留下一圈圈印记。

image.png

摘完果子,包官富和妻子马不停蹄地开始称重、打包。按照订单需求,将无花果分别装进10斤和20斤的小筐,再盖上透气的纸。

“得让顾客收到最新鲜的果子。”妻子一边擦汗一边说,额前的碎发被汗水黏在脸上。等所有活儿忙完,已近正午,太阳像个火球悬在头顶,地面温度早已超过35摄氏度,夫妻俩坐在屋子大厅,端起搪瓷缸猛灌几口凉水,才缓过劲儿来。

“等到晚上,还得去基地看看情况。”缓了一会儿,包官富说道:“无花果成熟后容易招蚜虫,不及时清理会影响品质。”所以每天晚上八点多,他都得打着手电再去基地,挨个检查果实,花两小时把带虫的摘掉,这样第二天才能摘到好果子。

同样在仁义镇,永灵村的弘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蔬菜基地里,另一场与高温的较量正在上演。

上午七点,太阳已十分刺眼,基地负责人郑明正带着工人们移栽苹果丝瓜苗。

image.png

“三伏天种丝瓜长得快,九月中旬就能上市,亩产差不多6000斤。”他一边示范如何扶正幼苗、培实土壤,一边叮嘱工人注意间距。汗顺着脸颊往下滴,落在滚烫的田垄上,眨眼就没了。

“郑老板,歇会儿吧,这太阳太毒了。”一位年长的工人抹了把汗说。

郑明直起身,捶了捶腰笑道:“再坚持会儿,把这几株栽完就歇。”

他的声音有点沙哑,却透着一股倔劲。工人们没人喊累,都埋头干活,锄头扬起的土在太阳下飞舞,很快就被汗黏在身上。

上午九点,干了俩小时的工人们被郑明叫到休息区。“快进来吹空调,把藿香正气液喝了。”大家走进屋,感受着凉气,脸上都舒坦了些,郑明挨个递药:“天热,可不能中暑,身体是本钱。”

“我每天六点就得起来巡查基地,主要看看丝瓜长得咋样,灌溉系统正不正常,根据土壤干湿调浇水时间,这样才能保证菜在高温下能长好。”郑明歇凉时说道。

为了对付高温,他特意弄了这间带空调的休息区,每天熬绿豆汤,按时发放防暑药品。“工人跟着我干活,我得对他们负责。”朴实的话里满是实在。

他们的公司今年种了100亩丝瓜、黄瓜、苦瓜等短平快蔬菜,平均亩产约2万斤,带动附近30余名村民就业。“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还能照顾家里,挺好的。”正在喝绿豆汤的村民李大姐说,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

早上十一点,太阳更毒了,地里的热气往上冒,远处的玉米叶都被晒蔫了。但不管是包官富的无花果基地,还是郑明的蔬菜基地,都还有人在忙碌。他们看着普通,却凭着一股子实在劲儿守在地里,在这热烘烘的土地上种着希望。


编辑:刘露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当代党员杂志社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