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韧性重庆”建设优化本质安全新体系
作者:饶思锐
文章来源:“重庆瞭望”微信公众号发布时间:2025-08-25 07:47:11城市,是承载美好生活的空间载体。推进城市治理,根本目的是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认同感。
重庆作为中国最复杂的超大城市之一,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面临城市运行风险种类多、风险防控难度大等多种管理难题。与此同时,超大城市规、建、运、治整体统筹效能不高的弊病正在显现,重庆设施韧性、管理韧性、空间韧性仍面临不少问题挑战,迫切需要重塑治理体系。
当此之时,市委六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全面优化韧性可靠敏捷高效的本质安全新体系。这对于构筑城市安全的“护城河”“防火墙”,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01
推动从“亡羊补牢”到“未雨绸缪”的逻辑重构。
城市是强大的庇护所,但城市也是脆弱的孤岛。一次偶然的停水停电停气,就足以让人们的生活陷入停顿。如何增强城市抵御风险的能力,提升城市的韧性,成为现代化城市尤其是超大城市的重要研究课题。
传统城市安全治理模式,往往陷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局面。而本质安全理念的核心,在于通过系统化设计、智能化管控和机制化保障,从根本上降低风险发生概率与后果严重程度。
就拿城市内涝来说,表面上看是排水问题,实际上却是涉及规划、建设、气象、交通、生态环境、环卫、应急等多个领域。防范和治理城市内涝,既需要规划先行,保障河、沟、渠等行洪能力;也需要建设发力,注重地下管网建设、海绵城市建设,提升设施容灾能力;更需要精细治理,提升气象预警、智能监控、应急反应等综合能力。
构建本质安全新体系,就是要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范转变,从局部应对向系统治理转变,从刚性对抗向韧性建设转变,增强城市应急抗风险的能力和快速恢复的能力,使城市像皮球一样,在经受外部冲压后,能迅速回弹。
02
坚持底线思维,全方位增强城市本质安全能力。
面对超大城市“成长中的烦恼”,解决历史遗留的老问题,应对可能出现的新挑战,城市越来越需要注重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建设韧性城市,就像是给汽车装上了防撞钢梁、吸能装置、减震装置等主动或被动避险装置,使城市在经受灾害风险时,能够从容面对、减少损失、快速恢复。
韧性之城通过基础设施、应急管理体系等软、硬件建设,持续提升城市设施韧性、管理韧性、空间韧性,从而全面提升城市适应气候变化、抵御自然灾害、应对社会危机等方面的能力,切实保障城市的持续运行和居民的安全。
近年来,重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科学把握城市安全发展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体系化变革重塑超大城市发展服务治理的理念、思路、机制和方法,着力提高市域本质安全韧性水平,把提升城市韧性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方面全过程,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突出数智赋能和“大综合一体化”城市综合治理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加快推进韧性城市建设。
03
优化数智赋能下风险防控的“新解法”“新打法”。
城市治理涉及方方面面。首要的是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做好预案、精准管控、快速反应,有效处置各类事态,确保城市安全有序运行。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运用科技手段,不断提升城市安全治理现代化水平,以智慧大脑畅通城市运行的“毛细血管”,以数字堤坝筑牢城市安全底线。
重庆着力构建“制度+技术”的双重防控体系,整合各部门和行业数据,引入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持续完善直达基层末梢的城市安全风险全量闭环智控体系,推动风险识别从经验判断向数据预警升级,风险应对从随机处置向系统决策转变,防查重点从高频灾险向隐患排查延伸。
如构建覆盖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领域的风险监测预警模型,依托大数据分析提升预警能力;依托物联网技术不断完善智慧末梢,迭代“水电气讯路桥隧轨”数字孪生系统,实时监测各类安全数据,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自动识别险情……数字赋能,不仅织密了城市安全感知网络,让每个角落都成为可计算、可预警、可干预的有机单元,也显著提升了重庆安全治理能力,让安全成为市民“稳稳的幸福”。
04
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市域实践。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建设以人为核心的韧性之城,最坚实的基石、最坚固的堡垒是人民群众。
因此,必须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救灾意识和素质,通过宣传教育、应急演练、公众参与,提升市民风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营造“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良好氛围。
同时,大量的实践证明:城市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在基层。重庆不断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市域实践,迭代升级城市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将全量闭环智控体系直达社区、网格,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极大提升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整体质效。
全面优化韧性可靠、敏捷高效的本质安全新体系,既是对超大城市安全治理的重要探索,也是擦亮人民城市安全底色的有益尝试。
当本质安全从概念落地为可触摸的日常,人们终将明白:最安全的城市,是时时对风险保持敬畏、警惕之心的城市,是处处为感知风险、应对风险做准备的城市,是在经历风险后能自我调适、快速恢复、持续发展的城市。
【知识延伸】
8月18日,重庆市委六届七次全会举行。全会提出到2027年将实现“六个新”目标,即:全面培育创新开放富有活力的城市发展新动能,全面优化韧性可靠敏捷高效的本质安全新体系,全面构筑舒适便利普惠可及的高品质生活新图景,全面塑造绿色低碳整体大美的山水都市新风貌,全面弘扬崇德向善文化繁荣的城市文明新风尚,全面探索党建统领整体智治的城市治理新范式。
编辑:罗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