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燕专栏|掰苞谷
作者:张春燕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8-25 15:53:30一幢两层楼的乡间小楼,在夏日正午炽热的阳光下,闪着热烈明亮的光。
小楼的装修风格,很多借鉴自浙江温州。小楼的兴建者,是在温州打工、从事装修行业的项先生。
项先生将厨房建在小楼的左侧,既跟小楼融为一体,又利用小楼的过道,将其与主体建筑巧妙隔离。
厨房里,既有现代化的烹饪工具,又保留有乡村烧柴用的大灶、小灶等。这样的混搭,可以供给几十上百位客人同时用餐。
那天,我跟着项先生的女儿去乡间游玩,只见他们用电饭煲煮饭、用柴火灶炖汤和烧菜。烧出来的酸菜鱼,炒出来的肉片、土豆丝和青菜,熬出来的排骨苞谷汤,都鲜美得很,满桌子的人吃得特开心。
下午3时许,一行人开启了掰苞谷劳动。
项先生的女儿,多年前就已定居在城里。说起要去地里掰苞谷,她便麻溜地将一个红色塑料背篼往肩上一扛,径直奔向绿色的田野间。
没过多久,我们的队伍里跟来一位身高看上去不足1.5米的老者。他穿着洗得发白的旧衣服,带着憨厚的微笑。他在苞谷地熟练地掰下两根苞谷后,便笑吟吟地将满背篓炽热的阳光,与苞谷一起带走了。
他们告诉我,这人是他们的一位亲戚,论起辈分来要叫他舅爷爷。
舅爷爷就住在离苞谷地不远的地方,只要他想吃,随时都可以来掰,可他偏偏喜欢在人多热闹的时候,助兴式地过来掰,而且一次只掰两根。
项先生很乐意舅爷爷跟着来苞谷地,他们管这叫“新农村的生活”。
不一会儿,一行人就掰了满满一背篼苞谷。
往回走的路上,在一户院坝边结满沉甸甸李子的人家门前,项先生的女儿跟女主人打招呼,想送她几根苞谷。对方婉拒了,却一个劲儿地让我们摘李子吃。
我们没有客气,各自摘下几颗李子,在院坝边的水管下清洗后,边走边嚼。口中的几分酸涩与清甜,一直伴随我们走回艳阳下的乡间小楼。
在渝东北的乡间,土灶与小楼、年年老去的人们与年年新长的庄稼、驱车几公里去拿快递与步行几十米去摘果蔬、手机视频里新奇的玩意儿与乡间醇厚的民风……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或许,这就是“新农村的生活”特别诱人之处。
那日,我们把掰下的苞谷简单打理一番,剥去几片脏了的外壳,削掉一点长了的穗轴,再将其与这绿意盎然、香糯清甜、让人倍感幸福的“新农村生活”一起打包带出了乡村。
编辑:陈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