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黄晓芳专栏|吃饭之前,记得买束花

作者:黄晓芳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8-26 15:13:05

早些年从事媒体工作,去云南省昆明市采访。在昆明周边的古镇,我住进了一家藏在巷子里的民宿,老板是位年纪比我大不少的姐姐。她的民宿不大,只有五间房,却处处透着巧思。窗台上摆着晒干的桂花枝,墙角竹篮里堆着本地蓝染布,连门把手都缠了一圈晒干的玉米须。

姐姐很随和,没有把我当成小孩,还热情地邀我一起吃早餐。我还记得那是张木桌,桌面用了好些年,摸着手感温润。吃饭前,她从竹篮里拿出块鲜黄色碎花布,指尖轻轻把边角捋平,慢慢铺在桌上;接着又转身去拿从斗南花市买来的雏菊和洋桔梗,仔细剪掉多余的枝叶,小心插进素雅的白瓷杯里。

那天的早餐,心情大好,我吃得特别香。我忍不住问她:“姐姐,你生活一直都这么讲究仪式感吗?”她笑着说:“不管住哪儿,就算以前住酒店,我也会带块好看的布铺桌子,再去路边买束野花——就算插在矿泉水瓶里,心里一下子就踏实了。”说完,她眼里带着浅浅的笑,琥珀色的眼睛在阳光下亮闪闪的,看着很温和。耳间的绿松石耳坠轻轻晃着,那点绿色在头发里时隐时现,配上她不紧不慢的语气,整个人有着一种“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气质。

聊天时才知道,姐姐早年离婚后便四处漂泊,最后落脚在这里开了民宿,日子算不上安稳,却总能把生活过出滋味。我忽然明白,一个人也可以好好生活,哪怕日子平淡,也能活出诗意。

大概受了她的影响,我开始认真对待日常:不同季节收集树叶串成“四季墙”,累时抬头便觉温暖;床头放着在宜家淘来的贝壳台灯,每晚读半小时书,思绪也会慢慢沉淀;加班晚归不啃面包了,用番茄、青菜煮碗泡面,再打个荷包蛋,简单却暖胃;出门必须带几颗小零食,以备不时之需……

这些小日常,对于当时离家工作,缺乏安全感的小女生来说,算不上诗意,但算得上一种笃定。是我才加入社会时的定心锚,是给自己筑了抵御迷茫的铠甲,也让我变得更加沉稳,遇事不再手忙脚乱。

日子过成诗的,另外一个朋友应有其名。

她的个性,用重庆话来说,那是相当的有个性。不光有川渝妹子的泼辣,还有川渝汉子的耿直。工作方面,说一不二,雷厉风行,走路带风的模样,连小区里见惯了人的大金毛,见她过来都得耷拉着尾巴往墙角缩。

但就是这样一个女孩子,她的家,却让我突然对她的印象有了巨大的改观。

一进她家,最先吸引我的不是客厅的沙发,也不是卧室的书桌,而是阳台——被她打造成了小花园兼小菜园,满满都是生机。

我不禁感慨,这些植物,长得真好啊!尤其多肉,胖乎乎,肥嫩嫩的,乍一看,像年画娃娃喜庆的脸庞。朋友说,这些花草是她度过低谷期的好朋友,每次看到它们顿顿喝水的时候,感觉自己的生命也充满了能量!久而久之,就离不了,戒不掉了。

阳台上的月季也不逊色,枝条被修剪得整齐,还搭了简易架子让藤蔓攀爬。红、粉、黄的花儿开得热闹,风一吹,花瓣轻轻摇晃。最有意思的是角落里的小菜园,三个花盆里,小番茄藤蔓顺着绳子往上爬,挂着青绿色的小灯笼;香菜绿油油的一丛,小葱挺拔鲜嫩,还有红薯叶,简直跟爬山虎一样,占据了大半个阳台。

“炒菜时随手摘点,比买的新鲜多了!”她笑着说。

作为一个连仙人掌都养不活的人,我十分佩服,养花多难啊!阳台晒不得,雨水淋不得,大风刮不得,我这种习惯粗糙生活的人,实在是觉得太过于麻烦。

她耐心给我讲解她的“养花哲学”:不是什么时候都能养花,播种要等春分后,土要松得像云朵才透气;黄叶别慌剪,先看根是不是闷着了,得先找着症结,急不得。她继续说,打理花草就像过日子,你上心了,它才肯好好开花结果。而养花从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人与植物的相互滋养。

临走之前,朋友掰了一块多肉叶子给我,五年过去了,这株多肉越长越大了。根系紧紧扒住花盆底,枝干比当年粗了两倍,旁边还冒出好多圆滚滚的小崽,挤在主株旁,在窗台边舒展着蓬勃的生机。而当年那个连吃东西都敷衍的姑娘,也逐渐变成了能在平凡日子里寻得诗意的人,变得更加沉稳、从容。


编辑:范圣卿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当代党员杂志社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