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启智专栏|说才干
作者:涂启智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8-29 14:56:10才干是“才”与“干”的合成体,既有才,又有干。才,指的是聪明才智,往往以专业知识储备、某一或多个领域学养积淀以及独到的洞察力分析力判断力为基础。干,指的是干事创业的能力,总是以理想、热情和技能为依托。“才”是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奔腾不息的河流,一般情况下冷暖自知,他人不易觉察;“干”是才华的外溢,是内心的河流在人们眼前掀起动人的浪花。
“才”与“干”不可分割,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依存,不能厚此薄彼,更不能偏执一方。无“干”之“才”不会长久,就像秋冬的荷叶早晚要枯萎;无“才”之“干”仿佛木偶一样,就算是在活动,也很机械死板,没有灵性,更谈不上创新突破。有“才”无“干”,“才”就无所寄托,没有发挥的空间,才智绽放芳华就会落空;有“干”无“才”,干就无所凭借,没有底气,也没有章法,要干出一番成绩来,不免有些痴人说梦。因此,“才”需要干来呈现,“干”需要才来兜底。实干可以激发才华的能量,为才华打通大显身手的天地;才华可为实干校准方向、注入激情和提供动力。一个人才华与实干并举,就能够实现自我价值,也为社会“蜂巢”酿造更多“蜂蜜”。这就像一株树苗要长成参天大树,既要不停地向上生长,向周围开枝散叶;又要立足大地,持续向下延伸根系,源源不断地汲取水分与营养。
钱钟书博闻强记,学识渊博,被誉为具有“照相机式”的记忆力。人们往往将这归功于他的天赋。然而,事实上,他的学问更多得益于后天的勤奋学习。在清华大学求学时,他立下了“横扫清华图书馆”的宏伟目标。他的同学许振德回忆讲述:“他在校期间,每周交替阅读中文经典和欧美名著,四年如一日。每次去图书馆借还书,他总是抱着五六本厚书,奔走于书架间。阅读完一本书后,他还会做详细的札记。”《管锥编》是钱钟书的代表作,展现了他在学术上的深厚造诣。这本书他花了整整十年时间打磨。鲁迅先生著作等身,尤其是他的小说《狂人日记》《阿Q正传》业已成为近代中国文坛经典之作。别人说鲁迅是天才,可他自己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一个人有了聪明才华,也有了热情干劲,还需要经年累月孜孜矻矻、砥砺奋进,方能使才干迸发耀眼的光亮。
我们应该看到,现实生活中总有部分人有才无干,说起来满腹经纶滔滔不绝,但是干起事来却不见踪影,抑或敷衍了事,蜻蜓点水,缺乏吃苦耐劳的决心与毅力,工作只停留于走过场搞形式,并不看重实效。有了才华,却不在实干中展示和体现,才华就沦为中看不中用的塑料花。纵使学识渊博,但未经实战实践检验,就草率让这样的人担当大任,结果就可能导致害人害己的悲剧出现。
还有些人,非常有干劲,但只是有干劲,并不具备专业知识专业素养以及行业经验,在行动之前既未做充分调查研究,也未制定科学的工作方案,就头脑发热,盲目上马,结果必然使事业遭受重创,饮下痛心疾首的苦酒。
如此说来,真正的才干,应是内外兼修,仿佛春天的花开——既有令人赏心悦目的外观,又有芬芳泽物的内涵。才干不是说说笑笑就能拥有,而要经过岁月风雨的冲刷洗礼;才干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它需要忘我无我的沉潜修为。
编辑:王诗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