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浩气长存大渡河
作者:章权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8-29 15:05:15对大渡河的了解,缘于初中语文课本上《大渡河畔英雄多》一文。文章写的是1935年红军强渡大渡河时惊险的一幕。从那时起,我就想去大渡河,去看看她那磅礴气势,去听听她那如雷涛声,去感受她的豪情万丈。
2024年夏天,我与阿宝、定勇等几位好友相约,终于去了梦寐以求的大渡河。那天清晨,薄雾如一层轻柔的缦纱,缠绕在川西高原的山峦,云飞雾卷中,阿宝驾车带我们从冕宁县出发。一路上,我们伴着轻快的车载音乐,越过了美丽的安宁河平原,奔驰在雅西高速公路上,约三个小时就到了石棉县。
石棉县位于贡嘎山南麓,大渡河横贯其中,河谷两岸山如斧削,座座高峰直插云霄。从县城向前行驶11公里就到了安顺场。
安顺场原是大渡河上的一个小渡口,现是国家红色旅游精品景区,也是一个集镇。刚入镇口,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石上的“红军渡”三个鲜红大字,金灿灿的阳光洒在上面,显得格外鲜艳,格外夺目。
就在这个地方,历史上曾发生过两次惊天动地的故事。一是1863年5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数万人马在此全军覆灭。二是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成功强渡大渡河,随后配合另一部分红军飞夺泸定桥,彻底粉碎了蒋介石妄图把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的梦想。
由此,有人称安顺场是“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
正当我沉浸在一片思索中,阿宝大声喊:“下车了!”
随后,我们沿着宽阔的马路行走,约十分钟到了核心景区:巍然屹立、令人震撼的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呈现眼前,碑体正面是一尊英武的红军战士塑像,那双炯炯有神的目光机警地凝视着对岸,下部分为十七勇士驾着小木船正在穿恶浪闯险滩,密集的子弹雨点般地落在小船周围,碑体背面是“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14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如织的游人中,有人不停地拍照,有人驻足观看,还有人一边走,一边激情地讲述着英雄故事。
当过边防军的定勇深情地感叹:“红军真是神勇呀,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看得出,他那灿烂的脸上,也显出了自己的荣光。
安顺场镇呈长条形,清一色川西民俗建筑,红砖绿瓦、飞檐楼阁,金黄门窗,恬静淡雅。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路一景、一楼一阁,浸透着浓郁的古朴韵致和清新明丽。街道两旁的店铺,家家张灯结彩、彩旗飘扬,从小酒馆里飘出的红米饭、南瓜汤、荞面饼、豆腐脑和川西腊肉等美食香味,无言地讲述着过去的沧桑和今天的巨变。
在景区从事电动车租赁业务的田大姐说,随着红色旅游的兴起,近几年来安顺场的人越来越多,镇上各行各业生意也越来越好。田大姐还说:“幸福不会从天降,这都是托红军的福呀!”
离开了安顺场,阿宝又带我们沿河一路北上,约一个小时就到了泸定桥。泸定桥全长一百零三米,横跨大渡河两岸,由十三根碗口粗的铁链组成,这座历经了三百多年风雨的铁索桥,是历史上由川入藏的主要通道。
那天游客很多,上桥必须依次序排队,每批次只能八十人。桥头口,戴着工作牌的安全员拿着扩音话筒不停地讲解着安全事项,他特别强调:有高血压和恐高症的游客不能上桥!
在阿宝的引导下,我们慢悠悠地,像摸着石头过河一样行走。桥面是稀散的木板在铁链上铺成,向下俯视,水飞千里的河水时而打着漩涡,像巨大的漏斗,阵阵轰鸣响彻山野;时而卷起巨浪,像脱缰的野马,声声嘶吼震荡峡谷。
渐渐地,桥面开始晃荡起来。当人们到了中间,晃荡越来越急促,摇摆幅度也越来越大,瞬间,整个桥面变成了一只巨无霸秋千,左右来回急速飘荡。有人开始惊呼起来了,也有人每向前挪动一步,就会胆战心惊。
在一片恐慌声中,蓉蓉紧紧抓住阿宝的手,生怕出现一丝闪失,自己从桥面飞了出去。此时此刻,当年二十二位红军勇士的壮举浮现在了我的脑海,心中只有一个念想:向前,向前,再向前!
从桥上下来,望着激流奔涌的大渡河,一股浩然之气像电流一样浸润在身,无尽的感慨涌上心头,在一片热情高涨中,妻子问我:“又准备写诗?”是的,随即挥笔写下《游大渡河》:
同样是在五月
同样是在这条河流
有人上演了悲剧
有人写下了传奇
演悲剧的人,淹没在黄尘古道
写奇迹的人,闪烁在历史的天空。
编辑:冉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