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七一时评|从他律到自律看年轻干部教育监督管理

作者:易雯 文程生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9-04 15:22:15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将年轻干部培养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重点在于引导年轻干部跳出外部约束的“他律”局限,抵达内在认同的“自律”之境,从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开始,努力成为党和人民忠诚可靠的中坚力量。

从权力监督到“伦理校准”,以他律防线让铁规生威。信任不能代替监督,监督不代表不信任,有力的外部监督才能护航年轻干部行稳致远。罗尔斯《正义论》中提出“无知之幕”,指“制定规则时若不知自身未来角色,人们会更倾向公平”,权力监督便是让权力在“无知之幕”下运行时,以明确规则让个体兼顾私利与公共利益,从源头上规避“权力私有化”风险。作为组织部门,要织密日常监督网,综合运用任职谈话、日常考核、巡视巡察等多种方式,将管理监督做在平时、抓在日常,对发现的苗头性问题及时“红脸出汗”“咬耳扯袖”,防止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要畅通群众监督路,搭建多渠道监督平台,公开干部职责与行权流程,鼓励群众发声,将干部表现置于阳光下,让群众眼睛成为无处不在的监督“探头”。要亮明执纪问责剑,坚持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对违纪违法行为“零容忍”,严格有案必查、失责必问,强化问责的刚性,让铁规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形成强大震慑力。

从道德说教到“伦理共情”,以自律初心让信仰常青。若说监督是公共伦理的“刚性防线”,教育便是扎根人心的“柔性养分”,通过“监督+教育”推动干部作风严而实形成自觉。劳伦斯·科尔伯格在“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指出,“人的道德判断从‘怕受罚’的前习俗水平、‘守规矩’的习俗水平,逐步进阶到‘信原则’的后习俗水平”,教育的目的是推动个体突破被动服从,实现对伦理原则的主动认同,完成从“被动遵守”到“主动建构”的伦理成长。作为组织部门,要强化固本培元,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规党纪教育,用好红色资源,讲好先进事迹,引导年轻干部从思想深处拧紧“总开关”。要深化警示教育,做深做实案件查办“后半篇文章”,组织旁听庭审、阅读忏悔录、参观廉政教育基地等活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年轻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要培育廉洁文化,倡导清廉家风,引导年轻干部修身律己、廉洁齐家,营造崇廉拒腐的良好氛围,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涵养“不想腐”的内在自觉和道德定力。

从个体约束到“伦理共振”,以自然习惯让清风循环。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养成文化,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形成自觉,当他律和自律融为一体,恪守规矩便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个体与共同体的联结包含法律、规则“显性契约”与价值、信念“隐性契约”,监督通过划红线守底线守护“显性契约”,教育通过阐释价值逻辑培育“隐性契约”,监督的“刚性”与教育的“柔性”合力,推动干部将遵规从“妥协”变为“共同生活方式”。作为组织部门,要让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通过对年轻干部持续的教育引导和长期的实践磨炼,使遵守纪律规矩从外部要求变为内在价值追求,最终转化为思维习惯和逻辑起点。要让规矩与意识根深蒂固,引导年轻干部按制度办事、按程序决策,做到即使在监督空白区,也能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要让风清与气正蔚然成风,推动年轻干部将廉洁奉公视为自然,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又通过这种生态反哺滋养更多干部,以良性循环让清风常在。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奉节县委组织部)


编辑:周莉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当代党员杂志社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