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时评|打破“三重枷锁” 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作者:黄一鸣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9-04 16:55:44今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顽瘴痼疾是阻碍基层干部真抓实干、履职尽责的桎梏。各级党组织要深刻领会《若干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瞄准“痛点”、精准发力,打破指尖、文牍、权责“三重枷锁”,让基层干部轻装前行,不断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打破“指尖枷锁”,让数字赋能回归为民初心。“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是形式主义问题在数字化背景下的变异翻新,也是加重基层负担的主要表现之一。落实《若干规定》,要在流程上做“精”,以“141”基层智治平台为枢纽,进一步打通多部门数据壁垒,打造事件“一键派单”、进度“一屏可视”的闭环管理机制,将干部从繁琐的协调沟通中解放出来。要在监测上做“强”,充分运用大数据、AI等前沿技术,智能分析物联设备回传的实时数据,实现对地质灾害、河道水位、绿地防火等风险的自动监测预警,变“人防”为“技防”。要在体验上做“优”,建立常态化用户反馈机制,倾听基层心声,定期清理“僵尸”功能,合并冗余小程序,真正让数字赋能释放治理效能。
打破“文牍枷锁”,让实干实绩成为鲜明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不要把写了多少万字的学习心得作为学习成绩”“讲空话、搞作秀,毫无用处”。若检查考评“以台账论英雄、以痕迹论成败”,便会使基层干部困于文牍、疲于应付,再无精力干好工作。落实《若干规定》,要严控文件数量,实行发文计划管理,注重删繁就简,坚决删除空话套话和冗余分析,直奔主题提要求、定措施,让政策指令更加清晰、精准、可操作。要大力倡导会议革新,能合并的坚决合并,能套开的绝不分开,只安排相关单位参会,最大限度减少“陪会”现象,能直达基层的会议不层层重复召开,把干部从会场解放到现场。要坚决摒弃“痕迹主义”,不得简单将拍照留痕、学习笔记等作为评判工作的标准,建立以实绩为核心、以群众满意度为根本的多维评价体系,综合考量工作成效、群众口碑及发展贡献,真正使“材料厚度”让位于“民生温度”。
打破“权责枷锁”,让履职清单赋能基层治理。“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基层该承担哪些工作,要把职责事项搞清楚。”当前,基层“权小责大”的治理困局,是加重其负担、束缚其手脚的深层体制性症结。落实《若干规定》,上级部门要指导乡镇(街道)动态修订履职事项清单,并加强宣传普及,确保基层干部和群众准确理解清单内容。要建立资源保障体系,同步配套相应的政策解读、业务培训、技术支持和财政资金,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编制力量向基层倾斜。要建立健全跨部门协作响应流程,对复杂事项建立“上报—派单—处置—反馈”程序,确保问题“不悬空”,迭代完善为基层减负赋能“下评上”机制,将基层评价作为上级部门考核的重要依据,真正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基层治理体系。
(作者单位:重庆市渝中区菜园坝街道办事处)
编辑:石俊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