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重庆加“数”培养智能技能复合型人才 全力打造数字技能人才高地

作者:李佳佳

文章来源:重庆日报发布时间:2025-09-06 10:08:22

阿维塔数智工厂的智能机械臂以60秒一台的速度完成新车装配,单轨列车在百吨级道岔上演“毫米级”对接丝滑变轨,5G-A网络以每秒10Gbps的峰值速率覆盖主城商圈……这些承载着“重庆智造”的现代化场景背后,是一支正在崛起的数字技能人才大军。

2021年11月18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复同意重庆建立全国首个“智能+技能”数字技能人才培养试验区,赋予重庆为全国先行探路的重要使命。

四年来,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紧紧围绕国家战略所需、产业发展所向、社会民生所求、开放未来所望,持续加强数字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工作,着力打造一支能够担当大任、勇于攻坚克难、具备一流水平的数字技能人才队伍,初步形成了数字技能人才培养的“重庆范例”。

好风凭借力,重庆加“数”跑。这片活力奔涌的热土,正乘人才之势,在数字时代的大潮中扬帆踏浪,勇毅前行。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数字领域技能大师工作室36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40个,60个数字技能人才培育项目落地见效。重庆正加“数”培育智能技能复合型人才,全力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数字技能人才高地,为数字重庆、数字中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瞄准国家战略所需 布局数字人才雁阵

构筑数字技能人才集聚“强磁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并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智能与技能,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

重庆作为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正围绕“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提能级”,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数字重庆。智能与技能,是建设现代化新重庆的坚实支撑。

培养“智能+技能”数字技能人才,是国之所向、城之所需,深刻影响着国家的战略布局与地方扎实的产业实践。

自“智能+技能”数字技能人才培养试验区落地建设以来,重庆高位谋局、精准落子,将数字技能人才培养纳入城市发展顶层设计,将试验区建设写入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人才工作、数字经济等专项计划,举全市之力协同推进数字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从先行先试走向示范引领,重庆紧扣“机制引领、布局引领、创新引领、图谱引领、活动引领”五个关键,锚定“智能+特色优势产业技能提升”“智能+技工教育提质培优”“智能+传统技能智变融合”“智能+技能合作交流”“智能+技能人才管理服务体系重塑”五大重点,为数字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提供了参考样本。

从落地生根到风生水起,重庆持续完善“一城、双核、三区、多点”雁阵布局。所有区县全面参与、集智谋划“一地一特色”重大项目90余个;4个“巴渝工匠”创新发展集聚区、2个“巴蜀工匠”协同培养融合区释能发力,规划数字工匠园区、产业学院等12个,建设“巴渝工匠”乡村驿站135个;带动新增技能人才75万人、高技能人才24万人,构筑起数字技能人才集聚的“强磁场”。

如今,一套立体化、全域化、精准化的数字技能人才培育矩阵正聚力成型,源源不断地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政府筑巢引凤,数字人才奔涌而来——在两江新区,政府积极建桥梁、搭平台,促进数字技能人才集聚,通过“两江名企校园行”推动400家软件企业与4000余名应届生“双向奔赴”,引进哈工大、中软卓越等机构共建软件人才“超级工厂”,产业发展氛围日益浓厚。

产教融合育人,数字工匠茁壮成长——重庆市工业技师学院紧密对接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调整专业布局,革新育人模式,成功获批重庆市“数字技能工匠学院”;重庆智能工程职业学院校企共建“华为5G+数字化人才产教融合基地”,入选重庆市软件人才“超级工厂”揭榜挂帅项目,创新探索数字技能人才培育新模式。

行企协同共建,数字生态活力迸发——重庆软件园打造智能网联与汽车电子实训基地,两年培训超千人,推荐就业企业87家;渝北区仙桃数据谷携手高校共建人才“超级工厂”,年培养软件人才上千名,已为园区汇聚超8000名软件人才,持续激发数字产业创新活力。

瞄准产业发展所向 培育“高精尖缺”队伍

推动“重庆制造”迈向“重庆智造”

每年,汽车性能试验工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唐跃辉,总要带领团队迁徙天南地北,去到国内最冷或最热的地方,从零下35℃到50℃,完成一次又一次极端环境测试任务,以匠心坚守长安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之路,为民族品牌蓄势腾飞贡献力量。

正是在众多如唐跃辉这般高技能人才的努力下,长安深蓝汽车作为一个新兴汽车品牌,完成了全国首个2000公里智能驾驶长距离测试、全国首个L2级IACC智能巡航辅助量产、全球首发量产APA7.0远程无人代客泊车。2024年12月底,深蓝汽车第40万辆整车下线,从零到40万辆仅用29个月,刷新行业纪录。

十多年前,李明欣还是一个走街串巷的网络测试员。当时网络优化主要靠人力,测试工具也被国外垄断。李明欣不甘心、不服输,牵头组建了6人“技术攻关小组”,率先尝试采用大数据手段进行用户数据分析,自主研发的监测工具成功打破了国外厂商的垄断。

如今,李明欣已经成为信息通信网络机务员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他带领团队潜心钻研,向一个个技术难关发起冲击,共完成技术攻关与技术技能创新项目100余项,获得授权国际国内发明专利30余项、软件著作权30余项,基于大数据的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智能化的网络运营等经验在全国通信领域推广。

唐跃辉、李明欣、张杰、刘永刚、刘源……正是这样一批批技能大师、技术能手,敢于向技术难题亮剑、朝未知领域进军,才不断推动着“重庆制造”迈向“重庆创造”“重庆智造”。

当前,重庆正全方位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以“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为目标,建立以数字化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升级,关键在人才,尤其需要一大批能够引领前沿、突破瓶颈的“高精尖缺”人才。

以“高精尖缺”为导向,重庆围绕“智能+”推动传统技能人才培养平台载体智变升级,加大高端塔尖数字技能人才培育,围绕新能源汽车、物联网、工业机器人等数字技能领域,建设数字技能大师工作室34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3个,启动开展“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试点,全市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超过110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技能专家173名。

尤其是对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制造业,组建“万亿级产业高技能人才培训联合体”;围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装备、先进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等特色产业集群,组建“技能大师工作室联盟”;围绕人工智能、卫星互联网、绿色低碳等未来产业集群,组建“巴渝技能之星和未来工匠联会”;新建了一批数字技能领域技能人才培训培养平台、数字工匠园区,加快培养产业发展紧缺急需的高技能人才。

与此同时,重庆坚持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引领,建立数字技能类市级竞赛集训基地66个,组织开展“巴渝工匠”杯数字技能、“满天星”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万亿级产业集群等技能赛事76项,选拔培养数字人才1万名以上,让更多巴渝智匠在技能竞技的舞台上大放光彩。

瞄准社会民生所求 实施技能提升行动

让“智能+技能”照亮光明前程

“都说互联网的机遇多,可我的机遇在哪里呢?”曾经,“00”后小伙聂华求职创业屡次受挫,深感前途迷茫。转机出现在一条短信上——沙坪坝区人社部门通过大数据筛选的方式,为像聂华一样的青年推送就业服务短信,并为其推荐了全媒体运营师培训项目。

经过系统培训之后,聂华利用微信公众号项目进行运营,达成了月收入3万元的“小目标”。如今,他已经成为一名“up主”并自主创业,开启了自己的“逆袭”人生。

技能照亮前程。重庆始终将数字技能人才培养与社会民生需求紧密结合,推动实施数字技能培训提升行动,壮大数字人才“金字塔”,助力就业创业。

对标“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全市大力实施“巴渝工匠”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工程,针对重点就业群体和软信产业从业人员,开设“满天星”行动数字技能培训专区,发布数字化管理师、人工智能训练师等数字培训信息1200余条,上线数字技能培训公开课92个,通过电子社保卡年均发放职业培训券15万张。

服务传统技能、新兴职业“智变”升级,加大传统技能从业人员数字能力提升培训,试点开发数字艺术、数字工业设计师等新职业工种,开发一批数字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探索“传统从业技能+数字新职业技能”考评认定一体“双证”机制,通过数字赋能推动更多技能人才由“技工”变“技师”“工匠”变“智匠”。

沙坪坝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卓越工程师计划、软信行业“满天星”行动计划、“巴渝工匠”乡村驿站等重点项目为抓手,持续开展数字技能人才培养。2024年,全区组织高校毕业生开展计算机程序设计员、数字化管理师、全媒体运营师等数字技能培训422人次;组织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开展全媒体运营师、互联网营销师培训566人次。

重庆市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创新打造“渝能人”在线培训平台,构建覆盖“岗位+培训+评价+就业”全流程的智能服务体系,从培训到就业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控。该平台已累计服务学员超3万人次,生成104个新职业重庆培训考核标准,动态生成142门产业适配课程、30本标准化教材、42个实训项目;AI面试官完成超2万场面试,AI职业规划师推送岗位4600个,有效助力精准就业。

一技在手,就业无忧。2022年以来,全市已累计开展数字技能培训9万余人次,完成数字技能评价2.5万余人次,越来越多的人凭借数字技能好就业、就好业、能创业、创成业。

瞄准开放未来所望 开拓国际合作版图

融入全球化浪潮共谱“数智”新篇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当“一带一路”的汽笛声响起,重庆正以开放包容的胸怀,深化国际技能交流合作,努力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技能人才。

重庆,向世界敞开了怀抱。

重庆已成功举办两届“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尤其是去年举办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吸引了来自全球五大洲61个国家和地区的590名技能精英参赛观摩,办赛规模较首届增长27.5%。这场国际性大型职业技能“嘉年华”吸引世界瞩目,也成为了重庆展示数字技能人才培养成果、促进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巴渝智匠,持续向世界技能最高峰攀登。

重庆数字技能人才奋力征战世界技能大赛,相继拿下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电子技术项目金牌、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光电技术项目金牌、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3D数字游戏艺术项目金牌,其中电子技术、光电技术项目的金牌均为我国在该赛事项目中的首枚金牌。这是中国实力的彰显,也是重庆荣耀的见证。

如今,重庆正重点聚焦数字领域,谋划打造“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合作先行区、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工匠枢纽、中新(重庆)工匠培养示范高地、西部五省数字技能开发共同体等载体,搭建技能交流、共同发展平台,聚力建设中国国际数字工匠城。

以“智”赋“能”,“技”向“新”行,开放合作之路越走越宽。重庆已成功争取国际劳工组织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中国试点第二期落地,与12个国家签订20个技能合作项目;“一带一路”国际技能认证中心在重庆揭牌成立,认证活动关联41个国家、24家合作机构,切实推动中国“技能出海”、海外“项目来渝”,形成国际技能交流合作标志性成果。

数智工匠接轨国际,重庆标准通达世界,一幅与世界开放融通、共谋发展的数字技能人才培养画卷正徐徐铺展。

站在数字变革与产业升级的发展前沿,重庆正加速培育更多数字技能人才,以人才优势厚植创新优势、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为数字中国、制造强国战略贡献“重庆智慧”,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注入澎湃动能。

编辑:熊燕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当代党员杂志社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