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七一时评 | 弘扬抗战精神 砥砺复兴力量

作者:陈昆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9-09 10:33:14

九三阅兵场上,钢铁洪流奔涌向前,现代化装备方阵彰显强国强军新成就。80年前,无数中华儿女不畏强暴、前仆后继,浴血奋战14年,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80年后,青年党员干部须永志不忘鲜血写就的历史,赓续用奋斗与牺牲熔铸的精神火炬,坚定不移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

铭记英雄史诗,传承抗战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抗战时期,亿万中华儿女用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赵一曼同志受尽酷刑毫不屈服,用生命诠释了“甘将热血沃中华”的铮铮誓言;杨靖宇将军在冰天雪地中孤身奋战,以草根棉絮充饥仍战斗到最后一刻;张自忠将军亲临前线督战,身中数弹仍高呼杀敌,展现了中华儿女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他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他们的英勇事迹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行。青年党员干部应当从这段血火考验中,深切体悟理想信念的力量、初心使命的分量、对党忠诚的重量,不断汲取精神滋养,锤炼政治品格,提升党性修养,将抗战先烈的不屈意志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

砥砺强国之志,走好自强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年,面对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反动的生死较量,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奋起反抗,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这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为强国建设而不懈奋斗。从开国大典上的“万国造”装备,到如今全部自主研发的现代化军事力量,这条发展之路凝聚着无数科技工作者的心血智慧。钱学森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归国,带领科研团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创中国航天事业;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载,为核潜艇事业奉献毕生心血;罗阳为航母舰载机事业殚精竭虑,直至生命最后一刻。这些新时代的奋斗者传承了抗战先烈的奉献精神,推动了我国国防科技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新时代青年党员干部应当深刻认识自力更生的重要性、自主创新的紧迫性、科技自强的重要性,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聚焦国家发展需要,勇闯科技创新“无人区”,攻克“卡脖子”难题,把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为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智慧力量。

担当复兴大任,贡献青春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民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一边,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与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时代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伟大抗战精神,在国家发展进程中贡献青春力量。黄文秀放弃大城市工作机会投身脱贫攻坚,用生命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嫦娥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5岁,托举神舟、遥控“嫦娥”;疫情防控中的90后、00后医护人员,白衣执甲逆行出征。青年党员干部当以时代楷模为镜,砥砺为民服务的初心,强化担当作为的决心,坚定建功立业的信心,主动到艰苦环境磨砺,到基层一线锻炼,到群众需要的地方奉献,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书写无悔青春。

九三阅兵既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对未来的庄严宣誓。当现代化装备方阵驶过天安门广场,当战机划过长空,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国家国防力量的壮大,更是一个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升华。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到了我们手中,唯有将抗战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乘风破浪、砥砺前行,不断谱写民族复兴的壮丽篇章。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荣昌区委组织部)


编辑:刘露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当代党员杂志社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