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时评|做潜心治学、虔诚问道、悉心育人的党校教师
作者:甘小虎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9-12 09:41:14第41个教师节已然到来。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党校教师是我们党直接掌握的一支教师队伍,是我们党一支不可多得的理论力量。”2025年8月,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印发,将“弘扬教育家精神”和“自觉做到潜心治学、虔诚问道、悉心育人”写入对党校教师的要求当中。其中,“教育家精神”体现党校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基本属性,“潜心治学、虔诚问道、悉心育人”体现出党校教师不同于其他教师的特殊性,具有鲜明的党校特色。“潜心治学、虔诚问道、悉心育人”出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重要讲话,短短12个字,内涵丰富,微言大义,发人深思。
潜心治学,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不尚空谈,为党和人民做学问,做对党和人民有用的学问。要筑牢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无论学什么专业,讲什么课程,研究什么领域,都必须熟读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系统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在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之上构建自身知识体系。要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党之所需、人民之所需、时代之所需紧密结合,力戒闭门造车、纸上谈兵,直面时代之问,深入调查研究,回应人民呼声,解答实践课题,将研究成果书写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书写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中。要将治学作为毕生追求的境界和永无止境的事业,切忌心浮气躁、急功近利,要以“治学不为媚时语,独寻真知启后人”的精神,穷毕生之功浇灌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树。
虔诚问道,就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孜孜不倦地探求马克思主义真理之道,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和党性修养。要向马克思主义理论问道,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心,认认真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把握好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将理论上的清醒转化为政治上的坚定,做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仰者。要向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问道,决不“躲进小楼成一统”,决不将党校当作“躺平”的温床,而是在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在新时代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主动寻找自身定位,勇担重任、锐意进取,不断锤炼用马克思主义观照时代、洞悉规律的“慧眼”,在攻坚克难、解决问题中检验和提升理论修养,在各种复杂斗争考验中砥砺坚强党性,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践行者。要向党校的光辉历史问道,用历史的眼光看清党校事业的重要意义,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理论家、教育家的深厚学养和崇高风范,传承党校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为新时代党校事业寻找借鉴和启迪,在内心深处厚植对党校事业的热爱,以高度政治自觉、强烈责任担当和深厚情怀,做马克思主义的积极布道者。
悉心育人,就是心怀对干部教育事业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心全意做好新时代的传道、授业、解惑工作,为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执政骨干队伍积极贡献力量。要发扬钻研精神,博观约取,厚积薄发,深研理论,观照现实,找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学员思想实际的结合点,找准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学员工作实际的结合点,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学员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帮助学员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要发扬斗争精神,敢于发声,勇于亮剑,善于解惑,责无旁贷地当好党性锻炼“熔炉工”和不正之风“清扫员”,理直气壮地同课堂内外出现的错误思想倾向和不良学风作斗争。要发扬民主作风,尊重学员的主体地位,积极探索教学方法,不断增强教学引领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将自身理论优势同学员实践优势相结合,实现教学相长。
“潜心治学、虔诚问道、悉心育人”是目标和过程的统一,是一种思想境界,一种精神追求,是一条永无止境的“修炼”之路。愿广大党校同仁将“潜心治学、虔诚问道、悉心育人”充分转化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积极为党育才、为党献策,争做新时代的优秀党校教师!
作者系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教学保障处(图书馆)干部
编辑:刘泳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