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迹中原丨太行山深处的乡村全面振兴“密码”
作者:荣莉
文章来源:河南《党的生活》2025年第8期下发布时间:2025-09-12 10:17:53位于太行山脉深处的河南省鹤壁市淇县灵山街道大石岩村曾经鲜为人知,然而随着乡村全面振兴的号角吹响,这个昔日的沉寂山村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吸引着八方来客。那么,究竟是什么让这片土地焕发了新的生机?记者走进大石岩村,探寻其振兴“密码”。
回归故里担使命
“那时道路还没修,崎岖不平,天上还下着大雨,车子硬是走了两个多小时才到。”时隔多年,大石岩村党支部书记徐光仍能清晰地回忆起2016年上任那天的情景。
随着对村子的深入了解,徐光心头沉甸甸的,村民们生活贫困、村“两委”班子一盘散沙、村里各种矛盾纠纷不断。这样的情景让这位响应淇县“头雁回归”号召、回到阔别已久家乡的老人心头犯了愁。
彼时的徐光已63岁,人生履历堪称辉煌。他16岁参军,一路披荆斩棘成长为副师级干部;转业后,担任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稽查总队总队长、新乡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等职,2013年从岗位上退休。当淇县发出召唤,希望他能回归故里造福乡亲时,家人顾虑他心脏还搭有支架,异口同声地反对,但徐光最终力排众议,应允了下来。
面对当时大石岩村的困境,徐光决定首先从思想教育入手,召开党员干部务虚会,重温《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老三篇”,一起观看《红旗渠》《焦裕禄》等催人奋进的纪录片。同时,在一次次的深入交流中,逐渐凝聚人心,为后续村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在徐光的带领下,经过村“两委”集体商议,决定依托太行山的壮丽风光和村子本身的红色文化底蕴,大力发展红色研学和乡村旅游。然而,蓝图要变成现实,第一步就遇到了难题——开发第一条旅游线路,必须先修筑通往蜘蛛山山顶的台阶。为完成任务,原本早上8点工地才开工,但是不少干部群众天不亮就扛着工具自发赶到工地,自带锅灶、干粮和水壶,齐心协力克服困难,仅用43天就修筑了636个台阶,比原计划足足提前了4个多月。
有了成功的开端,发展思路越走越宽。后来,大石岩村相继打造了洪荒游、水系游、洞穴游、传统游4条各具特色的旅游线路。络绎不绝的游客走进大石岩村,村子依托乡村旅游逐步摆脱贫困束缚,走上了富裕之路。
红色教育润心田
大石岩村不仅拥有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还拥有底蕴深厚的红色文化。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八路军太行军区的重要根据地,1943年红山战役在此打响。
大石岩村将太行精神融入血脉,依托灵山街道党工委党校这一平台,发展红色研学旅游和教育培训经济。“重走长征路”红色体验项目,让游客瞬间穿越时空。一条木质台阶蜿蜒而上,掩映在青翠的树木间,鲜红的旗帜在风中飘扬。这条全长590余米的体验线路,设有“强渡乌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等场景,巧妙地复刻了长征途中的关键节点,让人们感受到当年红军战士们浴血奋战的艰辛与坚韧,明白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另外,大石岩村还建设了功能齐全的国防教育基地,让爱国主义教育更加立体化、常态化;精心设计600米长的红色浮雕墙,再现辽沈、淮海、平津、渡江战役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为更好地服务前来学习体验的团队,大石岩村配套建设了住宿楼和多功能会议室,建起温馨实惠的大食堂,为其发展红色研学旅游和教育培训经济提供坚实支撑。
影视拍摄拓富路
“三、二、一,开始!”随着导演一声令下,一部微短剧的拍摄在大石岩村下辖的李沟自然村拉开了帷幕。
院子里,演员们声情并茂地念台词,摄影师紧盯镜头捕捉演员们的最佳瞬间,导演站在一旁运筹帷幄,整个拍摄现场忙碌而有序。
正是这样热闹而专业的拍摄场景,让大石岩村逐渐被外界熟知。依托自然风光和人文底蕴,大石岩村精心打造了影视基地。基地的演员统筹杜秀梅笑着介绍道:“剧组通常提前半个月来村里看景踩点,看中的话几十个人就会进驻,吃住都在村里。”优美的山色风光、独具特色的石头院落吸引来不少剧组。
村民王文利是剧组的群演,拍摄间隙和几个演员同伴在树荫下候场。他感慨地说:“我真没想过这辈子还能当上演员,这份工作我太热爱了。每次穿着戏服,就觉得日子都不一样了!”除了在镜头前跑龙套,他还利用空闲时间在剧组附近支起个小摊卖点儿吃的喝的。“多亏了村委会的带领,让我们这些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走上了致富的道路。”王文利说。
大石岩村的乡村旅游带火了影视拍摄,而影视拍摄又反哺了乡村经济。反映抗日战争时期中华儿女为保护千年国宝而舍生取义的电影《镇龙传说》,讲述药王孙思邈隐居五岩山悬壶济世的豫剧电影《五岩山》,以党支部书记徐光先进事迹为蓝本的戏曲实景电影《情系大石岩》……一部部精彩的影视剧目在大石岩村上演,不仅提高了当地的经济收入,更让山村因光影流转而焕发出别样光彩。
“大石岩村一直积极探索多元发展路径,目前高标准建设了6个匹克球场,6月底成功举办了河南省匹克球城市精英赛(淇县站)。未来将持续引入更多的体育赛事,不断提升大石岩村的知名度与吸引力。”大石岩村驻村第一书记李灿宇对未来充满希望。
编辑:张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