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重庆组织工作一周简报(9.8-9.14)

作者: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9-15 12:17:34

一、经验交流

市科技局:创新“一图两单两报表” 提升支部规范化水平

重庆市科技局机关聚焦基层党支部工作痛点难点,以系统性思维、标准化原理重塑支部工作流程,创新构建“一图两表两清单”工作机制,层层贯通、环环相扣,统一标尺、规范运行,大力推进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一图”统揽谋全局。市科技局机关推出“党建工作体系图”,高位对标、一体贯彻党中央关于党的建设重大决策部署及市委具体要求,紧密结合单位中心任务与科技领域特色,系统谋划年度党建工作思路、核心目标与关键任务,为全年奋斗提供清晰“导航图”。体系图使支部全体党员对“为何而干”“重点在哪”“目标为何”了然于胸,有效凝聚起上下同欲、步调一致的奋进合力,为后续任务分解落实奠定坚实基础。

“两单”贯通抓落实。市科技局机关制定“年度党建重点任务清单”,在系统总结固化支部行之有效的传统经验基础上,聚焦新形势新要求,提出具有突破性的年度重点任务、创新举措及具体量化目标。同时,每月制定“支部组织生活清单”,构成承上启下的任务链,承接年度重点任务,紧密结合时事,将“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第一议题”学习等精准细化到每个月,如统一明确“第一议题”学习内容、党课核心主题、主题党日活动的主题、党建重点任务等,彻底扭转了支部组织生活“临时抱佛脚”“主题随意化”的被动局面,确保组织生活真正“实”起来、“活”起来。

“两报表”协同提质效。市科技局机关系统梳理分散于各个党内法规、规范性文件中的“规定动作”与频率、次数、时间等要求,如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四下基层”“三服务”等,科学排布至每月、每季、半年及全年时间节点,支部据此可清晰掌握“何时该做何事”,大幅提升工作的计划性与规范性,避免遗漏与冲突。同时,紧密结合党建重点任务,提炼形成一套可量化、可操作、可评价的核心绩效指标体系,通过明确的加扣分规则,对各项任务的完成情况与实际效果进行动态跟踪与客观评价,每季度开展一次支部间赛马比拼,变“年终算总账”为“过程强督导”,形成工作闭环,显著提升组织生活质量。

綦江赶水镇:党建“红”结“金瓜”

9月8日,走进重庆市綦江区赶水镇双龙村,连片的蜜本南瓜田宛如一幅鎏金画卷。饱满结实的金瓜铺满田野,村民们穿梭其间,忙着采摘、分拣、装车,脸上洋溢着喜悦。

这片如今生机勃勃的土地,曾一度陷入“种得出瓜、卖不掉瓜”的困境。而现在,双龙村的南瓜不仅摆脱了“无人问津”的窘境,还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这一转变,源于双龙村党组织带领群众共同蹚出的一条“金色振兴路”。

d4ee28a38e1fc6d98ad85446c5a5fc0e_498660_6a988255-e673-4e4c-90ed-87cea70ed887.jpg

此前,因南瓜“品种老”、销售渠道不畅等问题,双龙村村民对种植南瓜信心不足。为打破僵局,村“两委”班子多方考察、反复论证,最终引进蜜本南瓜这一优质品种,并由村集体试点种植100亩。令人惊喜的是,首批南瓜一上市便被抢购一空。良好的市场反响,让村党组织更加坚定了扩大蜜本南瓜种植规模的决心。

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双龙村党支部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积极推行“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党员带头示范、群众广泛参与,全村规模化种植南瓜400余亩,总产量超800吨,实现产值约80万元,昔日的普通农田真正变成了“致富田”。

“刚开始引进蜜本南瓜时,大多数村民信心不足,怕新品种南瓜还是不好卖,到时又白白忙活一场。”双龙村党支部书记王梅回忆道。面对群众的顾虑,村“两委”设立“党员责任田”,在田间地头开设“实践课堂”,由党员技术能手结对帮扶农户,全程提供育苗、施肥、防病等关键技术指导。同时,村党组织主动牵头,与合作社签订保底价收购协议,彻底打消了农户的销售顾虑。在党员的带动下,全村先后有480余户村民加入蜜本南瓜种植行列,户均增收超2000元,“支部带头、党员先行、群众共富”的振兴路径越走越清晰。

近年来,赶水镇党委持续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定期组织技术骨干下乡,累计开展种植培训20余场,覆盖农户600余人次,真正实现技术下沉到人、措施落实到田;通过构建“党组织+服务链”机制,为南瓜产业提供全周期服务,实现从生产技术指导到市场销售对接的全链条保障,让蜜本南瓜成为群众增收的“金瓜瓜”。(作者:尹志欣 卞先蓉 王子鸣)

口鸡鸣乡:数字赋能 筑牢汛期安全防线

9月8日上午,重庆市城口县鸡鸣乡基层治理指挥中心大屏亮起警报信息:“连夜强降雨引发茶坪村一条道路边坡塌方,行人和车辆无法通行,需要紧急抢修。”

茶坪村网格员通过基层智治平台移动端紧急上报的这条信息,附带有现场照片和定位信息,指挥中心值班人员立即通过平台“一键调度”功能,将事件精准派发给联村领导、应急管理岗及茶坪村治理中心。相关责任人员第一时间抵达塌方点,现场研判、组织力量、调配资源在“掌上”高效协同——调用挖掘机1台,迅速组织村干部、党员、网格员及周边群众15人组成抢险突击队,干群齐心协力抢修,仅2个小时,道路恢复正常通行。

进入汛期以来,鸡鸣乡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赋能防汛减灾工作,将“141”基层治理平台打造成防汛“智慧大脑”,切实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成为鸡鸣乡数字防汛工作的生动展示。

鸡鸣乡依托平台“风险巡查”功能模块,将全乡重点风险点位坐标精准标注在数字地图上,形成“防汛风险一张图”。鸡鸣乡36名专职网格员、兼职网格员按责任片区,运用手机App进行每日不少于1次的实地拍照巡查打卡,系统自动记录巡查轨迹、时间与现场照片,异常情况一键上报。截至目前,网格员通过数字巡查累计发现并及时上报风险隐患23处,小型滑坡7处、道路塌方4处、边沟堵塞12处。指挥中心根据风险等级和类型,通过平台分流派单,明确责任人和处置时限,所有隐患均在24小时内受理,风险隐患整治率达100%。

近日,城口县气象部门发布暴雨风险提示后,鸡鸣乡金岩村大湾沙场、双坪村张家坪观音堂两处重要河道节点,高清智能监控球机24小时不间断运行。它们不仅是普通的“千里眼”,更是植入AI图像识别算法的“智慧哨兵”。“这套系统能自动识别河道水位线,结合预设的警戒阈值和雨量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风险预判。”分管负责人何芬介绍,汛期以来,AI监控已成功预警4次。

目前,鸡鸣乡探索将AI深度赋能防汛工作,已形成“智能感知—快速预警—精准调度—高效处置—复盘提升”的闭环。鸡鸣乡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化数字技术在其他领域的运用,不断完善预警模型,拓展应用场景,让数字赋能的成果更实、更细、更深地惠及千家万户。(作者:刘欢 汪从亮)

秀山清溪场街道:“双网格”助力“古堰”焕“新颜”

“你好,这里是隘口水库管委会,我们计划今天中午12点开闸泄洪,麻烦通知平江河沿线各村社注意安全,泄洪期间请勿靠近河道区域。”9月11日10时45分,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清溪场街道办事处接到隘口水库将要开闸泄洪的通知。每年夏秋之交,降雨增多,作为隘口水库下游核心防洪屏障,巨丰堰多年来承担着为清溪场街道的3万亩良田抵御洪水的使命。

5c1123935a593028d9b62180a5c21d8c_498822_3547f993-68e1-4062-9564-09187fc6235d.jpg

以往,接到通知后,街道工作人员会以打电话的方式逐一通知各村村民,既耗时久也易造成遗漏。如今,清溪场街道聚焦“双网格”机制,线上组建村民网格群,线下安排专职网格员负责联系群众。原本需耗费1至2小时的工作,现在30分钟内便可完成,大大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响应效率。

清溪场街道组建工作专班积极联络县水利局等部门,进一步强化数字赋能,建强数字化能力底座,结合基层治理平台与数字孪生平台,打造“灌区数字孪生”特色场景。

通过构建水利专业模型,结合物联网系统,巨丰堰可以实现智能分析和计算灌区关键环节的“调”与“防”。粮油种植大户急需用水时,只用通过网格员联系街道,便可实现自动化灌溉用水调度,为种植户节约15%至25%用水成本,减少20%水资源浪费,灌溉供水保证率从75%提升到80%。

通过构建渠系预报、预警、预演、预案的“四预”防洪体系,在渠道重点部位布设监控点,判断渠道水量承载能力,及时自动泄洪,降低垮塌风险。另外,引入“双网格”力量,组织由专业工程人员、网格员、群众组成的抢修队伍,实现人防与技防有机结合,全面提升抢险维修能力。据统计,通过“四预”防洪体系,对灌区渠道中10余个易受洪水冲毁的风险点实现实时监测预报,每年可减少靠山渠道损毁维修费用60余万元。

下一步,清溪场街道将持续推进特色场景建设与“双网格”机制有机结合,打造更加智能化、自动化的灌区管理体系,进一步助力巨丰“古堰”焕发“新颜”。(作者:冉长鑫)

万盛经开区:“候鸟”归暖巢 党员展作为

9月8日,重庆市万盛经开区黑山谷“候鸟”党员服务站内,几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党员正与本地党员交流社区事务。每年旅游避暑高峰时段,涌入黑山旅居的“候鸟”人数超过10万,其中不乏流动党员。万盛经开区坚持完善旅游度假区“候鸟”党员管理机制,聚焦组织纳管、服务保障、作用发挥全链条发力,推动“候鸟”党员从流入到融入、从“安家”到“安心”。

织密“组织网”,实现党员精准纳管。万盛经开区成立黑山谷“候鸟”党委,常态化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党员的“三找”行动,引导“候鸟”党员主动亮明身份。紧盯夏季流入高峰,组织村干部入户走访,开展集中排查、登记与接收工作,确保底数清、情况明。发挥“旅居+党建”优势,在景区出入口、民宿酒店集中区等重点区域设置党员登记站,依托红岩先锋智慧党务系统实现快速扫码登记,线上线下同步排查。分小区建立业主微信群,明确1至2名“候鸟”党员联络员动态管理,推动流动党员及时融入组织,截至目前已纳管“候鸟”党员200余名,建立党小组7个,实现台账清晰、管理有序。

完善“服务圈”,创新“融入沉浸”机制。万盛经开区持续开展“三情”“三看”“三进”活动,增强“候鸟”党员归属感。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形势报告、座谈会等形式,专题介绍区情、镇情、村情,帮助“候鸟”党员全面、深入、多角度了解居住地。推动科技、文化、卫生进度假区,建成度假区科技馆,开展专家宣讲和义诊引入AI机器人教学“八段锦”,有效提升“候鸟”党员满意度和获得感。

搭建“治理台”,鼓励党员发挥作用。通过“走进乡村田园”助销活动,万盛经开区发动“候鸟”党员通过朋友圈推广、直播带货等方式帮助销售猕猴桃、方竹笋等特色农产品,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在五和村、北门村、绿水村打造“候鸟栖林”项目,“候鸟”党员认养梨树、杨梅树等200余棵。组织党员送教送培,参与暑期义务授课和公益文艺演出,丰富党员文化生活引导党员参与纠纷调解、公益服务和治理建言,累计收集建议153条,解决问题76个,调解矛盾纠纷180起,度假区旅游警察出警数、投诉案件分别下降15.3%、19.2%。(作者:罗焕颜

二、他山之石

北京市平谷区:激活直播电商红色引擎 特色产业“云上出圈”

一部手机、一盏补光灯、一筐鲜桃,镜头前的“电商新农人”岳巧云近日正熟练地向网友讲述平谷大桃的种植故事。近些年来,北京市平谷区坚持“高大尚”(农业高科技、物流大流量、休闲新时尚)发展路径,推动物流经济派生出直播电商产业,通过建强“党建链”赋能“产业链”,探索出一条组织强、产业旺、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在大兴庄镇国农港供销村播产业园,“党建跟着产业走、服务围着群众转”的标语格外醒目。这座挂牌党群服务中心的产业园里,设有6个“红色直播间”,还成立了流动党支部,将党员主播纳入组织管理,创新推出“党员先锋岗”评选机制,将直播间流量、助农销量纳入考核指标。

产业发展初期,区里急缺直播电商专业人才,如何破题?平谷区13名驻村第一书记主动牵头召开座谈会,梳理村域特色资源、谋划直播助农“出圈”路径,示范引导各村积极挖掘村内直播运营人才,组建“乡村振兴直播联盟”。对接国农港供销村播产业园、钨丝邦创业创意综合体等专业机构,依托其师资、直播设备等开展培训,指导培育136名村干部、网格员、村民等变身“主播达人”,宣传本村特色产品、生态环境等资源,打造“村选优品”特色IP。

西柏店村是全国最大的食用菊生产基地,但村民多为老人,对直播电商不熟悉。平谷区引入高校资源,推动村党支部与北京邮电大学学生党支部共建“乡村振兴助农先锋小队”,通过专题宣讲“引知识”、专家培训“引技术”,帮助菊花销量增长60%。学生们还设计了乡村特色产业商务合作洽谈手册,搭建融媒体矩阵,让“藏在深闺”的优质农产品走出村庄。开展“千人百村”大学生实习实践活动,31所高校实践队共155名学子深入平谷区乡村田间地头,化身“带货主播”,通过脚本创作、互动设计等专业技能,帮助农户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手机变新农具,农田变直播间,这是青春与乡村的双向奔赴!”参与实践的北京建筑大学学生张怡欣说。

4月底,平谷区聚焦食品直播电商、乡村产业发展、营养健康食品等多个领域,举办2025中国(平谷)食品直播电商选品大会暨桃花美食消费季活动,全国20余省市食品企业、“主播达人”齐聚展厅,超1万种商品集中展销,促成农特产品供应链对接,推动平谷大桃等地方特色产品通过直播渠道扩大销路。

不少知名直播电商企业将直播间搬到平谷区金海湖、丫髻山等景点,带领消费者“云游”平谷美景、“云品”特色美食。平谷区充分发挥知名主播带动作用,引导区内民宿、旅游等行业开展品牌直播,打造线上沉浸式休闲场景,通过“线上引流+线下消费”模式,带动文旅经济、假日经济发展,推动直播活动与文旅产品相互支撑、相互引流。(作者:王建双

编辑:杨东霖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当代党员杂志社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