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七一时评|织密民生保障网 共绘“十五五”幸福新图景

作者:许小庆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9-15 14:06:14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生工作,多次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并就研究吸收网民对“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意见建议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广泛深入地察民情、听民声、汇民智,凝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合力,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深刻昭示了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十五五”时期民生事业发展指明了根本方向。谋划好“十五五”时期的民生蓝图,必须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高质量发展中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聚焦“衣食住行”基础民生,在筑牢底线中提升获得感。“民以食为天”,保障基本民生需求是维系社会稳定的基石。“十五五”时期,面对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必须将保障和改善基础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国之大者”就在于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必须怀揣“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从宏观层面着力构建更稳固、更公平、更可持续的基本民生安全保障网。要综合施策:持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拓宽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支持灵活就业,全力稳住就业基本盘;坚决守护好“米袋子”“菜篮子”,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确保物价总体平稳;持续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城乡综合交通网络优化,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居有所安、出行便利。

发力“科教文卫”优质民生,在扩容提质中增强幸福感。“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提供优质普惠的公共服务是现代化建设的应有之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高质量教育、高水平医疗、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十五五”规划需在此方面谋篇布局,推动民生保障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广大党员干部要秉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精神与“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从宏观层面推动社会事业改革发展。要统筹推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全“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党员干部要勇于担当、善于作为、打破壁垒,推动政策集成和资源优化配置,努力提供多样化、多层次、高品质的公共服务产品,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着眼“生态环境”长远民生,在绿色发展中保障可持续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十五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深刻理解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科学内涵,从宏观层面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要协同推进: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切实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做好“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积极回应人民关切,充分吸纳人民智慧,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展望未来,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就一定能在“十五五”时期谱写民生事业发展新篇章,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编辑:罗欣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当代党员杂志社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