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巴南:用“清单目录”牵引“壮马驰骋”
作者:安正弟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9-16 14:11:14“以前村里挂的牌子好几十块,一天到晚忙于给村民开具各种证明、填报各种表格,大家都笑着喊我大‘表’哥。《涉村(社区)事项‘四清单一目录’》在今年年初出台后,最近我才发现,村里挂的牌子只有几块了,平时开具的证明大大减少了,报送的表格也减少了一大半,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与群众沟通交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上来,收获的肯定和赞赏也就多了。”近日,正准备下班的巴南区双河口镇塘湾村专职干部耿贵福笑呵呵地对笔者说。
“村社是个筐,啥都往里装”“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钉”……这些常常挂在村(社区)干部嘴边的顺口溜,既反映了人们对基层工作的印象,也反映出一些基层干部负担较重的现实问题。
据了解,为进一步减轻村(社区)干部群众负担,今年以来,重庆市巴南区按照党中央、市委作出的一系列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部署要求,着力减轻村(社区)级组织负担,出台了《村(社区)工作准入事项管理办法》《涉村(社区)事项“四清单一目录”》,用清单、目录明确村(社区)的职责范围,让村(社区)权责关系更加清晰,基层治理体系更加优化,有效破解基层“小马拉大车”治理难题。
松绑减负,让村(社区)干部有空干
“四清单一目录”包括行政村(社区)的工作事项清单与工作负面事项清单、村(社区)依法出具证明事项清单、不应由村(社区)出具证明事项清单,以及村(社区)工作机制挂牌指导目录,明确了村级组织38项依法履职事项,28项依法协助配合事项;社区组织31项依法履职事项,28项依法协助配合事项;8项工作负面事项清单及5项出具证明事项清单。同时,明确了32项不应出具的证明事项,最大限度减少了村(社区)出具证明。此外,还明确了村(社区)外部只悬挂党组织、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监督组织4个标牌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个标识,其余6个工作机制目录根据实际情况以集合式名称牌形式在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内部集中展示,坚决杜绝村(社区)牌子“成摞摞”的情况。
履行职责事项清单的建立,犹如一把利刃,精准切割了社(社区)的“无限责任”。它以清单、目录形式明确村(社区)的职责范围,将基本履职事项、配合履职事项和负面事项清晰界定,让村(社区)干部清楚知道“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有效避免了上级部门随意加码。
强化保障,让基层干部放手干
《村(社区)工作准入事项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全区各级各部门不得违规增加村《社区》职责事项、工作机制、挂牌和证明事项。区委社会工作部等部门对涉村(社区)事项“四清单一目录”落实情况及村(社区)挂牌规范情况开展监督评估,发现未列入涉村(社区)事项“四清单一目录”,且未经审核同意,不得擅自向村(社区)组织派任务、下指标或在村(社区)设立工作机制;虽已列入涉村(社区)事项“四清单一目录”,不得在下派工作任务时对村(社区)组织额外提出出具证明、考核创建等要求;未经区委社会工作部门和组织部门审核同意,不得以考核等方式强行要求村(社区)设置功能性挂牌或采取替换挂牌等“隐形挂牌”,对涉村(社区)事项“四清单一目录”落实情况及对村(社区)挂牌规范情况开展监督评估,对发现的问题采工作及时提醒纠正督促整改。
文山会海、考核加码、过度留痕、指尖形式……长期以来,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村(社区)干部,巴南区积极落实中央和市委关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相关决策部署,严格落实《村(社区)工作准入事项管理办法》,紧扣村(社区)重点工作,精准靶向村(社区)层面考核事项,对村(社区)层面考核事项进行优化压减,把村(社区)干部从繁杂琐事中解放出来。
有效激励,让基层干部愿意干
“四清单一目录”要科学设置工作事项清单与工作负面事项清单,聚焦中心工作、突出实绩实效、注重群众满意,真正卸下“心理包袱”,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工作。同时,巴南区常态化开展村(社区)干部能力素质培训,着力锻造一批素质过硬、业务精通、知识全面的基层治理“多面手”。完善实绩考评正向激励机制,及时将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和急难险重任务中苦干实干、开拓创新、带动发展、群众公认的村(社区)干部使用起来,让基层一线干部有干劲、有奔头。并充分结合村(社区)基层实际,辩证看待考核结果,进一步完善容错纠错机制,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准确把握使用“四种形态”,真正为村(社区)干部“撑腰鼓劲”。
“小马”拉“大车”,关键在于让“马”更健壮、“车”更轻便。履职事项清单的推行,以权责清晰化破解“甩锅”困局,以减负赋能激活基层活力。当村(社区)干部从“无限责任”中解脱,从“副业”回归“主业”,治理效能的提升必将水到渠成。
编辑:李凰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