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七一时评|“三力”聚合激活力 基层治理焕新颜

作者:李维波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9-18 15:17:14

基层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是服务群众的“前沿主战场”,其治理效能关乎民生福祉的温度、执政根基的厚度。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既是为基层“松绑减压”的“及时雨”,更是为基层“蓄能提效”的“指南针”。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当以“破负”扫清障碍、以“赋能”筑牢支撑、以“实干”兑现承诺,让基层卸下“包袱”轻装上阵,激活治理创新的“一池春水”。

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破负前行,斩断形式主义枷锁。基层减负绝非“走过场”的表面文章,必须拿出“动真碰硬”的决心,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积弊“亮剑开刀”,真正实现冗余负担“应减尽减、减到实处”。要向“文山会海”说“不”,摒弃“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贯彻文件”的机械思维,建立“会议合并审批、文件精简把关”机制,让基层干部摆脱“白天泡会场、晚上改材料”的困境。要向“过度留痕”亮“剑”,打破“工作好不好,全看台账厚不厚”的错误导向,全面清理各类冗余报表、繁琐台账,让基层干部不再陷入“指尖上的内耗”。更要以钉钉子精神,对“责任甩锅”“多头检查”等问题一抓到底,切实为基层卸下“不必要的包袱”。

以“资源+科技”的合力提效赋能,筑牢基层治理根基。减负不是“减责”,松绑更要“强能”。在为基层“卸下重担”的同时,必须同步注入“资源活水”与“科技动能”,让基层既有“轻装上阵”的底气,更有“干事创业”的实力。要以“资源下沉”破解“无米之炊”,聚焦基层“看得见管不着”的权限困境、“小马拉大车”的力量短板,精准投放人力,选派业务骨干下沉基层;合理调配财力,保障民生项目、基层服务经费;科学下放权限,让基层“有权办事、能办好事”。要以“科技赋能”打通“信息壁垒”,建立统一的基层治理数据平台,实现“一次采集、多方复用”;推广“智慧基层”应用,用“数据多跑路”换“干部少跑腿、群众少奔波”。

以“身心俱入”的担当实干为民,把准基层治理落脚点。基层减负的最终目标,是让基层活力“迸发出来”、群众获得感 “提上来”。基层党员干部要变“坐等群众上门”为“主动敲门服务”,走进田间地头,倾听农户对“产业发展、农田水利”的期盼;深入工厂车间,了解企业对“政策扶持、营商环境”的需求;扎根社区网格,掌握群众对“养老托幼、环境整治”的诉求,用“脚底板”摸清基层实情,用“真心”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要集中精力投入到中心任务上,在民生领域,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农村道路硬化等项目,解决“出行难、住房差”的问题;在发展领域,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在稳定领域,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筑牢基层平安防线。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广大基层干部当以“破负”为起点、以“赋能”为支撑、以“实干”为目标,让减负减出“效率”、赋能赋出“实力”、实干干出“民心”,推动基层治理从“负重前行”向“轻装快跑”转变,让基层真正成为服务群众的“暖心前哨”、推动发展的“强劲引擎”、巩固执政根基的“坚实磐石”。

(作者单位:重庆市涪陵区武陵山镇人民政府)


编辑:周莉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当代党员杂志社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