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文学|《731》引发的热烈市场反应

作者:刘先畅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9-20 14:19:15

9月18日上午9点18分,我们在北京丰台一杜比全景声4K巨幕厅内屏息静气,观看了电影《731》。鼠疫实验、跳蚤实验、冰冻实验,活体解剖、人体标本……每一帧画面所揭示的,都是刺穿人类伦理底线的反人类暴行。

这是看一场电影,更是上一堂历史课。《731》是一部电影,也是一本历史书。

警钟长鸣,国耻难忘。不忘过去,方能无畏未来!最难忘怀九一八,豺狼入侵我中华。《731》选择在“九一八”这一特殊的纪念日于全球多地同步上映,既是纪念历史,也是在呼唤和平,深刻的象征意义早已超越电影本身。

迟到的影像,长存的铁证。《731》聚焦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的细菌战罪行,旨在通过影像唤醒一段不容遗忘的民族伤痛记忆。

这部电影带来的一些数据,让人很提神,很提气,感觉很暖心。因为这些数据背后的爱国热忱令人无比动容。

image

“想看人数”登顶中国影史第一

截至9月18日,《731》在猫眼平台的“想看人数”为462.1万人,超越4年前公映的电影《唐人街探案3》,刷新该平台“想看人数”纪录。

因为特殊的题材定位,从宣布定档之初,《731》就确立了影史最被关注电影、全民历史最期待电影的地位。在爱国主义影片的赛道上,无论是曾经取得票房影史冠军的《长津湖》(159.7万人想看),还是今年暑期档被许多人称为历史主旋律新突破的《南京照相馆》(36.5万人想看),映前虽然号称万众期待,但是网络平台“想看人数”都无法与《731》相比。

猫眼平台是当前民众关注电影的主要平台,每部电影上映之前,平台的“想看人数”都反映了大众对这部电影的期待程度。《731》受到全民关注,“想看人数”的数量,体现了这部电影的含金量。这一数据不仅刷新了历史纪录,也反映出特殊题材与国民情绪结合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

image

首映日全国影院排片占比最高

电影公映前,许多电影院主动把最好的展位,免费给到《731》,而之前的这些展位需要花钱购买。电影院这一波免费操作,代表着大家心之所向,让人共情共鸣。

展位海报宣传是为了吸引更多观众,增加更多排片。展位宣传到位,吸引观众越多;想看观众越多,影院排片就多;影院排片越多,电影票房就高。

电影《731》创下上映首日最高票房占比。9月18日,全国单日票房3.56亿,其中《731》3.45亿,占比96.8%,意味着100位观众里,97个人都去看《731》了。

《731》首映日是星期四、工作日,不是双休日、节假日,但是全国影院排片达到27.2375万场,占比71.0%,成为中国影史上映首日场次冠军。中国影史票房前三的《哪吒之魔童闹海》首映日全国排片11.7万场,占比23.2%;《长津湖》首映日全国排片16.4万场,占比53.3%;《战狼2》首映日全国排片3.7万场,占比14.4%。可见中国影院对《731》的重视与支持程度。

血腥残忍的,是施暴屠杀的魔鬼;放大仇恨的,是否认历史的遗毒。呈现历史不会带来仇恨,忘记历史才是背叛。《731》不仅是对一段惨痛历史的回望,还是对崇尚和平信念的表达。如今,这种表达也体现在影院的排片上,高排片把观众期待值拉满,力求让更多观众走进影院,直面那段不容忘却的真相!

日本731部队臭名昭著,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恶罄竹难书。随着历史档案不断被揭秘,如山铁证摆在面前,日本侵略者却一直企图掩盖这段罪恶,但无论一些人如何纠缠抵赖,这毫无人性、残暴至极、惨无人道的一页都无法被掩盖、不容被遗忘。

排片热度背后,是实打实的观众需求在推动,本质上是观众想通过银幕触碰那段不该被遗忘的历史。而影院增加排片,就是要让更多观众通过一部严肃历史题材电影抵抗遗忘,看到真相。《731》的任务不是拿奥斯卡,而是将“地狱级”的罪恶钉在银幕上,让全世界看见。

image

猫眼购票平台“标”提示语最多

除了《731》海报上醒目的“不遗忘!不沉默!不原谅!”“绝不遗忘”,在猫眼购票平台上查看或者购票时,观众可以看到,9月18日至21日,这4天的日期后面,《731》都注明“特殊场”;在全国许多影院名称之下,许多排片场次之下,都有明显加粗的醒目提示语:警钟长鸣、勿忘国耻、铭记历史、万众一心、吾辈自强、守望和平、砥砺前行。这些一目了然的提示语,包含着某种特殊的历史情感聚集与某种深层次的集体意识诉求,让人瞩目,引人关注,更令人警醒!

“贴标”提示语,显著提升观众注意力,多少次映入观众眼帘,有多少观众关注,我们无法统计,没有准确数据,只能说有无数人,有无数次。

应该关注的不仅是《731》这部电影,还有民族记忆的深度唤醒、来之不易的和平岁月、企图掩盖的残酷实验真相。

有网民表示,历史不容抹杀:“即使日本对731部队的暴行视而不见,历史事实也不会改变”;“书上的内容比较抽象,更希望通过电影直观地感受那段真实的历史”。

有人则提到:“为了防止人类再次发生这种令人发指的犯罪行径,全世界的教科书都应该详细教授这段历史。”

image

热烈市场反应也是对和平的捍卫

《731》在全球多地上映,有着跨越国界的文化含义,就是要让血色记忆成为全人类的警示,让和平的信念在全球回响。世界上最残忍的谎言,是戴上伪善的面具,却藏不住恶魔的真相。历史不会沉默,真相从不缺席!《731》撕开伪装!让人们看见真相!

“罪恶的浓烟,曾试图笼罩并掩盖一切。但真相终将刺破一切伪装,昭示于天下。”从南京大屠杀到731部队,黑暗历史不仅是中国人的伤痛,还是人类文明的伤疤。历史的伤痛,不该被遗忘,我们怀着敬畏,用光影去铭记。

导演赵林山称:“731最开始是一个人的记忆,到一群人的记忆,从一个城市的记忆到一个国家的记忆,未来我们一定要让它成为全世界的记忆”;“我们以铭记之名回望历史,不是为了揭开疼痛的伤疤,而是要让和平的光照耀在人类文明的征途上”。

image

“影像是历史的证言,更是长鸣的警钟”。侵略者曾企图掩盖真相,但中国人民揭露历史的决心永不磨灭。用电影这个窗口回望那些峥嵘岁月,追忆历史、悼念英灵、珍惜和平,这是当前非常重要的话题。我们不是延续仇恨,而是要世界看清历史,用影像抵抗遗忘、捍卫真相。

在信息碎片化的时代,影像比文字更直观,能让历史走出教科书,走进普通人心里。期待有力的光影越来越多,让罪恶无处遁形,让真相传遍世界。

因此,《731》带来的这些数据不仅表达着人们对侵略行径的愤恨、对残酷暴行的声讨,还有人们对祖国的热爱、对和平的捍卫!山河已无恙,吾辈正自强。

每次看到这些暖心数据,都比看一百句口号还要让人提气,让人提神。《731》是警钟也是鞭策,提醒我们将屈辱化为抗争,把悲愤凝为力量,努力珍爱和平、强我中华,让蔚蓝的天,没有硝烟!

编辑:刘泳含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当代党员杂志社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