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看重庆|石柱县桥头镇探索“工农文旅餐宿购”融合发展
作者:李奇
文章来源:农民日报发布时间:2025-09-22 10:52:50在重庆市石柱县桥头镇的青山绿水间,一条融合“工农文旅餐宿购”的乡村振兴新路正铺展开来。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餐饮商会会长、陶然居集团董事长严琦站在陶然居瓦屋小镇前,目光坚定。“万企帮万村、万企兴万村,从脱贫到振兴,城乡一体化、工农一体化,民营企业在这方面的潜力是巨大的。”严琦讲起她与重庆市餐饮商会参与推动乡村振兴的故事。
2019年,石柱县中益乡华溪村进入了严琦的视野。这个村人多地少、土地贫瘠,村民们世世代代都在“巴掌田”“鸡爪地”里种红薯、玉米、洋芋,基本上是“靠天吃饭”。在了解这个村的情况后,她带领重庆市餐饮商会100家会员企业以华溪村为核心打造“百企联百家”农家乐院落群,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开启了“万企兴万村”的征程。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陶然居集团立足当地特色资源,紧盯市场需求,构建了“政府+商会+龙头企业+高校+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成集“工农文旅餐宿购”于一体的综合发展组团。
陶然居集团在桥头镇投资建设了3500亩辣椒基地、300亩莼菜基地,开办土家高山松木腊肉加工厂,打造数字乡村万缸辣椒豆瓣火锅产业直播示范基地。“我们还建成了瓦屋小镇农文旅餐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打造了‘渝味360碗’石柱桥头土家刨猪汤长街宴场景,连续3年牵头举办‘一起到桥头去过年’活动,既激活了桥头的人气,也打响了‘渝味360碗’。”严琦介绍,瓦屋小镇农文旅餐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带动周边152人就近就业,人均年收入3万元,每年为马鹿村、瓦屋村村集体分红10万元、为105户农户分红31万元。
“我们按照政府负责基础设施配套、企业投资建设运营、集体经济入股分红、群众参与增收致富的方式,将企地联手贯穿于规划、设计、招商、投资、运营全过程各环节,探索走出一条企业投资兴业与乡村融合发展的新路子。”严琦介绍,在这一模式的推动下,入驻企业仅2022年就为桥头镇农民支付土地流转费300余万元、劳务费1000余万元、代售代销农产品3000余万元,带动7个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1000万元、利润达到210万元。现在桥头镇已经由“招商”进入“选商”,有62家企业慕名入驻。
面对乡村振兴中的人才瓶颈,严琦创造性地提出解决方案:“企业要反哺社会,破解人才空心化问题。”她积极推动校企联合、产教融合,牵头重庆市餐饮商会联合重庆旅游职业学院、石柱县桥头镇政府开办桥头“万企兴万村”乡村振兴产业学院,采取“闲时上课、忙时上班”的办学方式,开设“旅游服务、智慧农业、电商直播、特色餐饮”技能培训班。这一创新模式年培训人员达3000人次,吸纳12位专家蹲点指导,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目睹乡村振兴给家乡带来的巨大变化,华溪村村民向光胜毅然返乡,满怀憧憬地开起了一家农家乐。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客人来了又走,生意始终冷冷清清。就在向光胜对着空荡荡的餐桌发愁、几乎要放弃之时,转机出现了——陶然居集团邀请他前往集团总部免费学习。
这一学,可谓脱胎换骨。从火候掌控到前厅管理,向光胜在这里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他果断将普通农家乐升级为特色鲜明的“诸葛烤活鱼”店。如今,他的小店已是另一番景象:灶火正旺,香气四溢,食客们大快朵颐,笑语喧哗。他说,年收入已从当初不足10万元一路飙升至30余万元。
由于联农带农成效明显,桥头镇陶然居瓦屋小镇已成为全国“万企兴万村”行动示范基地,入选全国工商联首批全国“万企兴万村”行动优秀案例。
如今,站在桥头镇的高处眺望,辣椒基地绿意盎然,瓦屋小镇游客云集,昔日的荒地荒山变成了绿水青山、金山银山。
编辑:刘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