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的政协实践
作者:张江山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9-26 07:23:00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视察重庆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这一重要论断是对正确发展观、现代化观的深刻揭示。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政协来自人民、植根人民,坚持并落实这一重要理念,既是政治责任,也是性质定位的体现。政协重庆市第六届委员会始终牢记殷殷嘱托,无论是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还是开展凝聚共识工作,都将这一重要理念贯穿其中、始终践行。
围绕群众关心的议题协商建言。协商于民、协商为民是政协始终秉持的理念。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复杂的民生问题往往交织着经济、社会、法律、文化等多种因素,需要多个部门协同、多方利益协调,才能找到破解问题的办法。人民政协具有联系面广等显著特点,能够把各领域的专家学者、行业领军人才聚集起来,通过深度协商议政,把各方的智力优势转化为解决民生问题的“分析力”和“破题力”。市政协根据议题的复杂程度,统筹运用全体会议联组讨论、专题协商会、界别协商、对口协商等形式积极开展协商。近年来,市政协先后聚焦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建设、青少年体教融合、基础教育城乡一体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等民生议题,为这些议题提供了多元化的分析视角和解决思路。
深化拓展“渝事好商量”基层实践。“渝事好商量”协商平台由市政协提供品牌支撑、市和区县两级政协共同打造,具有鲜明的重庆辨识度。这一平台融协商、监督、参与、合作于一体,旨在推动政协协商同基层协商相衔接,将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近年来,市政协和各区县政协累计建成“渝事好商量”场所900余个,开展活动2000余场次,围绕快递进村成本高、老旧小区充电点设置难、农村客运覆盖面窄等议题,在协商过程中,既及时了解基层群众诉求,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又将“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协商理念融入基层治理之中,促进社会和谐。
发挥委员优势联系服务群众。人民政协由界别构成,其生命力在于保持广大委员与各界群众的密切联系。委员来自不同界别,能够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和资源优势,为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发挥委员优势联系服务群众,不仅有助于增进人民福祉,也能够提高委员的履职能力和责任感。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带头开展“四下基层”活动,通过接待来访群众、走访联系民营企业、推动化解信访积案等方式服务群众;专委会结合自身特点开展“走基层送服务”“法润巴渝”等各具特色的活动;动员委员创建工作室,并推动住渝全国政协委员、市政协委员、区县政协委员下沉一线参与服务;发挥社情民意信息“直通车”作用,动员委员通过走访、座谈等方式收集群众诉求,筛选出切口小、关联广、可解决的议题,让群众的小事成为党政关注的大事。通过这些活动,人民群众于细微处真切感受到政协离自己很近、政协委员就在身边。
作者:重庆市政协研究室副主任
编辑:曾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