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时评|重庆市应急管理局:坚持“学查改”贯通 “知信行”统一
作者: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9-26 17:23:14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重庆市应急管理局救灾和物资保障处党支部始终聚焦目标要求,坚持“学查改”贯通、“知信行”统一,结合救灾物资保障“保民生、守底线”主责主业,高标准、严要求推进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累计开展学习研讨10次、警示教育8次、查摆整治问题4个、建立完善制度机制5项,切实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保障受灾群众需求、规范物资管理、提升救灾效能的实际行动。
以“学”铸魂,深学细悟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核心要义
坚持把理论学习作为首要任务,通过“原原本本学、联系实际学、警示触动学”,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入脑入心。原原本本学“原文”。以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为载体,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应急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逐字逐句研读《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读本》,党员干部准确把握“越往后执纪越严”的鲜明导向。联系实际学“业务”。结合救灾物资保障“救急救难”职责定位,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应急救灾”专题研讨4次,重点围绕“救灾款物发放是否合规”“灾情核查是否存在形式主义”“基层调研是否走过场”等问题,组织党员结合岗位职责谈认识、找差距。警示触动学“底线”。及时传达中央层面、市级层面、本单位编写的典型案例、通报的违规吃喝问题,深入剖析,举一反三汲取教训。召开警示教育会,通报近年来应急管理系统内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案例,党支部书记讲专题党课2次,推动党员干部从“被动学”转向“主动防”,党员干部深入排查、对照反思,检视思想言行。
以“查”破题,刀刃向内检视作风建设突出问题
坚持问题导向,通过“自己查、群众提、上级点”相结合,深挖细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中的薄弱环节。“对照清单”自查。围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及救灾款物管理领域廉政风险点,组织党员逐一对照、逐条查摆,共形成处级干部个人问题清单2份,归纳共性问题2类。“开门纳谏”听意见。坚持开门教育,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严格落实“四下基层”制度,支部党员深入基层一线调研12人次,走访108人次,召开座谈会,收集到灾情管理、救灾物资管理、灾后救助等基层反映共性问题。“深挖根源”剖析。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支部党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针对查摆出的问题,从政治立场、宗旨意识、责任担当等层面深挖根源,明确“作风建设是救灾工作的生命线”“救灾就是对群众负责”的共识。
以“改”见效,立行立改推动作风能力双提升
坚持“边查边改、即知即改、长效整改”相结合,把整改落实作为检验学习教育成效的关键,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立行立改“见成效”。针对“基层灾情管理能力不足”问题,采取远程学与现场教、线上训与集中学结合,分级开展专题业务培训全覆盖,有效提升基层灾害信息员业务能力;针对灾后救助基层财政资金困难问题,积极探索社会资源参与救灾救助工作新模式,构建“政府主导、政社协同、市场参与”的齐抓共管格局。长效巩固“建机制”。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要求嵌入应急救灾全链条。创新探索建立“资金、物资、队伍前置在一线,救灾工作、解决问题、服务群众在一线”的“救灾一线工作法”;建立“渝速拨”灾害救助机制,实现资金预算、预拨,申报、审核、发放全流程透明化、数字化管理,确保救助资金第一时间直达受灾群众;完善“七级物资储备体系”,创新政府与社会储备、实物与协议储备结合的多元储备模式,依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立川渝物资联动协作机制,应急物资向风险一线前置,实现灾后物资第一时间抵达灾区。作风能力“双提升”。党员干部在灾情管理、物资调拨、灾后救助等一线亮身份、比贡献,重庆“救灾一线工作法”、物资保障体系建设、“渝速拨”和“政社协同”机制被应急管理部肯定推广。构建覆盖市—区县—镇街—村社的四级灾害信息网络,实现受灾群众转移安置率、倒房重建率、冬春救助率“三个100%”,无次生事故、无因灾致贫返贫等现象,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重庆市应急管理局救灾处党支部)

编辑:古文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