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智库|关于拓展“低空+”多元应用场景的建议
作者:胡钊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9-29 08:53:31【导读】
●随着科技飞速发展,低空领域正成为城市经济新蓝海。以“低空+”为代表的创新模式,在城市治理、公共服务、物流运输、旅游观光等重点领域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
●重庆在发展“低空+”多元应用场景方面,既具备独特优势,也面临相应挑战。为此,要多措并举推动“低空+”产业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将重庆打造成为全国领先的低空经济新高地。
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已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广泛关注。重庆作为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雄厚的工业基础和突出的科技创新能力,在发展“低空+”业态方面具备显著优势。加强低空资源在城市治理、公共服务、物流运输、旅游观光等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应用,不仅有助于提升城市运行效率与治理现代化水平,还能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和优质的服务,进一步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重庆拓展“低空+”多元应用场景的优势
(一)地理与空域条件得天独厚
重庆山城地形复杂,城市空间立体层次分明,为低空飞行器的多样化应用提供了独特的天然场景。例如,在交通拥堵区域,物流无人机可直接绕开地面车流,实现高效配送;在山区或偏远地带,低空飞行器能显著提升应急救援效率,快速抵达现场。同时,重庆在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方面走在前列,部分区域空域资源的逐步开放,为拓展“低空+”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产业基础坚实雄厚
重庆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已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领域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为“低空+”相关的技术研发、装备制造与应用推广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例如,重庆驼航科技有限公司、重庆翼动科技有限公司等本土无人机企业已具备较强竞争力,能够研发制造多种类型无人机产品,适应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三)科技创新能力活跃强劲
重庆近年来持续强化科技创新投入,布局建设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平台与专业化创新团队,在低空飞行器的导航、通信、控制等关键技术领域实现多项突破。同时,本地高校与科研机构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与企业共同开展“低空+”技术攻关与场景应用,为多元场景拓展提供科技保障。
重庆拓展“低空+”多元应用场景的挑战
(一)空域管理与安全监管亟待完善
尽管空域管理改革方面已取得一定进展,但空域资源的分配和管理仍不够精细,低空飞行器的审批程序仍较为复杂,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低空+”应用的推广。此外,低空飞行器的安全监管体系尚不健全,存在安全隐患。无人机飞行时可能会干扰民航正常运行、侵犯他人隐私,甚至引发安全事故。
(二)技术标准与规范缺失
“低空+”涵盖多类行业领域,目前其技术标准与相关规范仍有待完善。例如,低空物流无人机在载重、续航能力、飞行高度等关键技术参数上缺乏统一标准,致使不同品牌设备难以实现互联互通与协同作业;同时,低空旅游项目也缺乏明确的服务质量规范,影响游客体验,制约行业良性发展。
(三)公众认知与接受度有待提升
作为新兴技术产物,低空飞行器在公众层面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仍有待提升。部分公众对其运行安全性、噪声影响及隐私保护等方面存在顾虑,这在客观上制约了“低空+”应用场景的进一步拓展。例如,今年在上海、深圳部分社区推进低空物流配送试点过程中,就曾因居民担忧而遭遇推广阻力。
拓展“低空+”多元应用场景的建议
(一)城市治理领域
建立低空飞行器辅助执法机制。在城市管理执法中引入无人机等低空飞行器,应用于日常巡查、违建监测、环境监控等场景。借助其搭载的高清摄像头与多种传感器,可快速精准地采集现场信息,有效提升执法效率。例如,渔政部门可利用无人机巡河,及时发现在禁渔期违规捕鱼、钓鱼等行为。
构建低空应急救援体系。加强直升机、无人机等低空飞行器在应急救援中的应用,组建多层次的低空救援力量。应配套完善低空应急救援指挥调度系统,实现与地面救援力量的高效协同。在灾害事故发生时,可执行人员搜救、物资投送与灾情评估等任务,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打造低空交通监测与疏导平台。利用低空飞行器机动灵活的特点,构建城市低空交通监测网络,实时感知交通流量与路况变化。通过数据分析预测拥堵趋势,辅助交通管理部门优化决策,并科学规划空域路径,避免对地面交通造成干扰,全面提升城市交通运行效率。
(二)公共服务领域
推进低空医疗救援服务。构建覆盖广泛的低空医疗救援网络,在重点医院、急救中心等场所规划建设起降点,并配置适航直升机及专业无人机。在紧急医疗场景下,可快速转运危重患者,争分夺秒缩短抢救时间;同时利用无人机高效配送血液、急救药品等关键医疗物资,显著提升应急资源调配效率。
开展低空教育与科普活动。依托地方教育资源与科研优势,积极推动低空知识普及。在中小学组织开展低空飞行器相关讲座或兴趣课程,激发青少年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增强实践能力。同时,联合科技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所,举办低空主题展览与互动体验活动,系统提升公众对低空飞行器应用场景与安全规范的认知水平。
(三)低空物流领域
建设低空物流基础设施。在城市规划中提前预留用地,有序建设低空物流枢纽、配送中心及起降场。在大型商业区、工业园区、居民社区等区域合理设置配送站点,加快形成覆盖全市的低空物流网络,并强化与地面交通系统的有效衔接。
制定低空物流技术标准和规范。相关部门应充分调研,联合科技企业共同制定无人机分类、性能指标、安全要求和运营管理标准,建立健全检测认证体系,加强对低空物流企业的全过程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促进行业有序发展。
推动低空物流技术创新与应用。科技企业与物流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重点突破无人机在载重、续航等方面的技术瓶颈。积极探索集群协同配送、智能路径规划等先进技术,提升低空物流的运营效率与智能化水平。支持与电商、快递企业合作开展试点示范,积累实践经验,稳步推进规模化应用。
(四)低空旅游领域
开发低空旅游产品与线路。依托重庆独特的山水风貌、历史文化和都市景观,设计多元化的低空游览项目,如无人机观光、热气球体验、滑翔伞飞行等。探索开展远程操控无人机观光服务,使游客俯瞰洪崖洞等地标,获得差异化旅游体验。推动低空与地面旅游资源联动,打造“空地一体”的复合型旅游产品体系。
完善低空旅游配套设施。在热门景区、交通枢纽等区域规划建设低空旅游服务中心,提供咨询、票务等一站式服务。健全低空旅游安全设施与管理规范,加强对运营企业的监管,保障游客安全。开展从业人员系统培训,提升服务质量和专业能力。
加强低空旅游宣传与推广。整合多媒体传播渠道,系统宣传重庆低空旅游特色资源。制作高质量宣传片、图册等资料,面向海内外旅游市场投放。通过举办低空旅游文化节、无人机表演等品牌活动,增强吸引力,提升重庆低空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拓展“低空+”多元应用场景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政策支持与引导
政府应出台专项政策,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用地保障等措施,系统支持“低空+”多元场景的拓展。设立低空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技术研发、基础设施建设和示范项目。对符合条件的低空物流、低空旅游等市场主体实施税收减免,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激发企业参与积极性。
(二)完善空域管理与安全监管体系
加强与民航、军队空管部门的协调对接,推动空域资源分类化、精细化开发利用。设立低空飞行器飞行审批绿色通道,推行标准化、数字化申报流程,提升审批效率。构建覆盖运行全链条的安全监管体系,建立健全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机制,切实保障低空飞行活动安全有序开展。
(三)强化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
增加对低空领域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推动大中专院校、科研机构与企业深化产学研合作,共同突破技术瓶颈。搭建低空经济协同创新平台,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和领先科技企业集聚重庆。完善低空领域人才培养体系,鼓励大中专院校设立相关专业与课程,为行业持续输送技术研发、运营管理、安全保障等多层次高素质人才。
〔作者单位系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
编辑:胡梦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