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施崇伟专栏|高原上的奋斗者

作者:施崇伟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09-30 10:41:24

专栏图.jpg

昌都的晨光来得晚些。清晨七点,天色才蒙蒙亮。酒店的早餐丰盛得让人意外,热粥、小菜、酥油茶,中西式点心一应俱全。

桃花岛其实没有桃花。这个季节,桃树刚结出青涩的果子,藏在绿叶间,毫不起眼。陈昌的猪肉冻库就藏在这片桃林深处。

冻库门口,陈昌正光着膀子扛猪肉。半边猪肉少说也有一百多斤,他往肩上一扛,脚步稳健得像在跳舞。十来度的天气,他汗流浃背,热气从古铜色的皮肤上蒸腾起来。这个1994年参军入藏的重庆江津汉子,在保家卫国二十五年后,2019年又回到高原创业。

“每天要送二十多所学校、机关食堂,最远的要送到江达县。”陈昌边说边利索地装车。冻库兼作住房,简陋却整洁——锅碗瓢盆摆放有序,床铺叠得方正正,就连冻肉都码得整整齐齐。这种整齐,是军人刻进骨子里的习惯。

他的合伙人幺舅老邹来自江津农村,两人既是亲戚又是搭档。幺舅话不多,只是憨厚地笑着,手上的活一刻不停。他每几个月回一次家,帮妻子干几天农活,看看上学的女儿,就又匆匆赶回昌都。“心疼陈昌,”幺舅说,“我不在时,他也舍不得请人,什么活都自己干。”

说话间,幺舅又要出发了——今天要送猪肉到江达县,往返得七八个小时。临行前,他悄悄告诉我,下个月要回江津参加儿子的婚礼。说这话时,这个沉默的汉子眼里闪着光。

冻库里还住着一位老王,四川盐源人,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苍老。他在昌都打拼二十年,从卖水果做到食品配送。“最风光时,半个昌都的学校都找我供货。”老王用茶水和我碰杯,“后来帮我的老乡出事了,货款收不回来,一切从头再来。”

这个不抽烟不喝酒的汉子,每天凌晨三点起床进货。他说:“就像我们老家的苹果树,砍了枝丫,来年照样开花结果。”

傍晚,我握着氧气罐爬上桃花岛的后山。夕阳给昌都城镀上金边,澜沧江像一条哈达绕城而过。山下车流如织,每个人都在为生活奔忙。我想起陈二妹昨晚的话——这个来昌都创业十年的江津女子,从批发蔬菜到开美蛙鱼头店,即使疫情期间也没停过。“现在不是为了挣钱,”她吐着烟圈说,“是闲下来就心慌。”

她的歌城要经营到凌晨三四点,卓玛们下班后常来店里喝酒聊天。我问她春节回不回家,她傻傻一笑:“最怕回家被催婚,而且闲着除了养膘,心里更慌。”

下山时,夜色已浓。陈昌还在冻库前忙碌,明天的猪肉要提前分装好。灯光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长得能触到故乡江津的田埂。

第二天我离开昌都时,陈昌早早来送行。他已经送完三车猪肉,幺舅也踏上去江达县的路途。我们的车驶上国道,后视镜里,陈昌的身影渐渐变小,最后消失在桃花岛的晨雾里。

路还在延伸,像这些高原奋斗者的人生——没有终点,只有下一个起点。他们像格桑花一样,在高原扎下根,开着不起眼却坚韧的花。而我知道,正是这千千万万的平凡奋斗者,撑起了高原的蓝天。

尾标logo.png

编辑:杨东霖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当代党员杂志社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