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下载七一APP

重庆奉节:奉公守节润野茶 实干争先促振兴

奉节县红土乡野茶村原驻村第一书记赵发东

作者:文章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10-09 09:11:49

驻村工作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只有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了事、解决了问题,这才算得上是做好了驻村工作。2023年5月,重庆市奉节县应急管理局干部赵发东秉持着这样的信念来到野茶村,完成从扶贫干部到驻村干部的无缝衔接,历经700多个日夜奋战,人潮拥挤的村前广场,村民们憨厚的笑脸、热情的招呼,成为他驻村工作的一份满分答卷。

刚接到驻村工作任务时,习惯于坐办公室的赵发东心里忐忑不安:“村里的事繁多复杂,我能否胜任?跟村民们能否处得好?”

初到野茶村,赵发东便听说这是一个老年人居多、基础设施薄弱、人均收入低、产业发展困难、党群凝聚力不强的“空心村”。恰逢村里召开党员大会,他做完自我介绍,便收集党员们对村里建设的意见与看法,可台下党员们却异口同声地回答“没有,没有,早点结束会议早点回家干活”。

于是,赵发东换了种方式,揣着笔记本,踏遍村里的街巷田埂,通过调研走访收集群众的意愿诉求。

起初,村民们多有顾虑,面对这个年轻的驻村书记,总是遮遮掩掩,信任的闸门迟迟未开。但赵发东没有气馁,凭着“三顾茅庐访农户、四入田坎话家常”的韧劲,一次次上门倾听、耐心解释,终于慢慢“撬开了”村民的嘴,让大家愿意敞开心扉。短短1个月里,他走遍4个联社、13个村民小组,访遍300多户居民。调研中他发现,村民们在本村发展产业的意愿十分强烈,党员们也想主动发挥带头作用,可大多因年纪偏大“心有余而力不足”,更担心自己提的看法、意见,会给驻村工作队和村里添麻烦、招人嫌,所以才不愿轻易开口。

“一条围裙”激发村民自治

赵发东走访完之后,便与村“两委”干部召开研讨会,赵发东带领驻村工作队创新提出“围裙走访工作法”。1000条印有驻村工作队联系方式的围裙,一头系着百姓家的烟火暖,一头连着乡村振兴的千钧担,发放到全村400多户村民手中,鼓励大家积极向驻村工作队反映急难愁盼问题。

4e2314f749327b9a44a7ac513854b562.png

自“围裙走访工作法”推行以来,野茶驻村工作队员的电话铃声不断,微信消息不停,村民交流群里也“人气十足”。村民们衣、食、住、行的问题都通过围裙上的联系方式找到赵发东请求解决。

针对村民的医疗服务需求,赵发东协助家庭医生开展上门体检诊疗服务16次,为54名行动不便的老年群体送诊上门;针对村民饮用自来水的需求,他借助“一改三提”饮水项目契机,按序推进入户管网工作,新建2个20方饮水池,完成2个联社主管网铺设,妥善解决了群众的饮水保障问题。

农村最多的就是纠纷问题。“赵书记,王阿姨家的狗又把李婶家的鸡蛋咬破了”“赵书记,刘大爷犁田又把曹伯家的田埂弄坏了”……

赵发东发现,每天处理完这些纠纷问题后,预留给其他工作的时间却少之又少。于是,通过征求群众意愿,得到乡党委、政府、村支“两委”支持后,牵头建立了“村事村议”制度。

7ab3f0c2962100e9d2f2ae460ed6d7d1.png

在野茶村的乡村大舞台、文化活动室等4个村民集中区设置了村级议事点,每周一、四晚上6点准时开始,时长大概两个小时,由驻村第一书记赵发东组织群众学习党的最新政策方针,宣传现代农耕技术,邀请优秀党员、村民代表分享自己的光荣事迹,凝聚群众的思想共识。在周一晚上议事过程中,由村社干部统一收集群众的疑难诉求,并在周四晚上将诉求的推进情况公开通报。最后预留1个小时用来解决矛盾纠纷,让有纠纷的群众按轮次当面互相阐释自己的观点,动员与会党员、村民代表一起担任调解员,让矛盾纠纷在红红脸、出出汗、欢笑声中得到化解。

村事村议执行以来,赵发东协助解决群众诉求782件次,党群紧密度明显提高,新发展党员1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名,中期完成支部书记选举,支部书记全票当选,村子里引进了现代化农耕设备12台,农民的现代化耕种水平提升30%,矛盾纠纷发生率降低60%,成功化解率提升至92%,群众的满意度也提升至95%,极大地提高了村民自治参与度,增强了村民的凝聚力。

“文明乡风”吹出村居善治

“我来到野茶村,是带着目标来的,带着组织的任务来的,一定要竭尽所能为这里做点实事,解决些问题,才算得上是合格的驻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赵发东遍访完村民后说道。“这里的乡亲们生活很单一,每天从田里劳作完回家之后,多数就在家里看电视或坐在村门口张家长李家短,不少电信诈骗、矛盾纠纷就是这么来的”。

赵发东深知,完善的基础设施是筑牢乡风文明的根本底线,他将野茶村的现实情况汇报给原单位——县应急管理局后,成功筹措到资金4万元,用于修缮党群服务中心基础设施、新建公示栏、配备健身器材、改善便民服务大厅环境,让群众办事更加安心、暖心、顺心。

a82068508d07af599eac2ad20ed7e428.png

为持续推动和美丽乡村建设,赵发东提出村民美、环境美、产业美的发展思路,带队前往县文旅委汇报野茶村的难点痛点,在2024年成功争取到体育健身广场、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桌、塑胶广场以及乡村大舞台等文化配套设施项目,于2025年1月建成投入使用,他清楚配套设施是基础,要组织村民们用起来才是关键要素,赵发东协同村支“两委”,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载体,开展“三八”妇女节活动、普法讲座、反诈骗宣传、村级篮球比赛、中秋节慰问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如今,野茶村实现网络诈骗“零发生”,矛盾纠纷发生率下降64%,村前广场上平均每天游玩200人次,成为村民生产生活之余的好去处、连接野茶村民感情的“纽带”、必去的“打卡点”。

“多元产业”赋能发展兴治

“之前一直在外面打工,一直认为在外面挣得多点,没想到今年在屋头种点庄稼、养点牲口,算下来收入跟外面打工挣得差不多,同时在家里还能照料父母,现在不想出去打工了,决定就安安心心在家里搞产业!”野茶村产业大户胥术明说道,“这都要归功于去年赵书记组织我们这群返乡人员召开了座谈会,介绍说野茶村发展潜力大,劝说我们留在家乡发展,留下来之后赵书记前前后后为我们找技术、跑销路好多次,他真是个好人!”

d2d3fe28947d531c65e323d2c1070fb0.png

通过“围裙走访工作法”,驻村工作队还收集到12名村民关于产业发展的诉求。村里产业薄弱,本地人想留却留不下来,为破解难题,赵发东带队主动走访县乡60多家餐饮酒店,调查市场行情,摸清市场需求。

回来后与村支“两委”组织7户村级种养殖大户召开产业发展座谈会,确定以“传统方式为基础,以打造特色产品为亮点”的发展模式,种植方面,明确以水稻、玉米、豆类种植为主导,打造野茶辣椒、板栗、脆李等经济效益高的特色产品;养殖方面,以生猪养殖为主导,打造野茶黄牛、山羊等品质高、效益强的特色产品,采用“大户+散户”帮带发展的思路,并定期邀请市县农业种养殖类专家进行实地指导,同时与周边各大超市、农贸市场建立供应合作协议,确保农产品产得出、销得好。

现在,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人员带着技能与热情回到了村里,野茶全域农业体量提高73%,水稻、玉米等农作物产量提高60%,板栗、辣椒等特色农业产量更是提高100%,生猪、黄牛、山羊等牲畜类养殖产量提高40%,推动野茶全域36户种养殖户均增收1.5万元。

赵发东虽“卸任”驻村第一书记已久,但他仍时刻关注着野茶村基层治理、乡风文明以及产业发展等各个方面。

他表示,工作岗位虽然变了,但心依旧与基层一线紧密联系在一起,驻村工作虽已圆满收官,但乡村振兴仍需久久为功,驻村第一书记的接力棒薪火相传,必将助力野茶村这样的薄弱村,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行。

编辑:李云霄 周莉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当代党员杂志社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