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时评|村级换届:打足提前量 下好先手棋
作者:郑紫楠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10-09 14:53:10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是民心向背的“晴雨表”,村级换届则是夯实基层根基的关键一环。当前,正值新一轮村(社区)“两委”班子换届选举筹备期,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打足提前量,以“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下好先手棋,确保换出好班子、好风气、好未来,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调研先行、摸排在前,算清班子“风险账”。“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换届工作的根基在于摸清“家底”,唯有沉下去“把脉问诊”,方能精准“开方抓药”。要“解剖麻雀”开展蹲点调研,深入村社院落听民声、田间地头察实情,将班子运转效能、党员队伍活力、群众急难愁盼、潜在风险隐患一一梳理,绘就“一村一画像”的村情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动态准。要“点穴整治”精准破解难题,紧盯软弱涣散村、矛盾突出村,建立“风险清单+整改台账”双轨机制,推行“区级领导包片、乡镇干部包村、部门协同攻坚”三级责任体系,一风险一研判、一问题一方案,把矛盾化解在萌芽、把隐患消除于未然,为换届平稳筑牢“压舱石”。
拓源储备、精准赋能,建好人选“后备库”。“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村级换届的核心在于选优配强“领头雁”,既要“选得准”,更要“育得好”。要以“拓宽视野”的胸襟储备人选,既从现任班子中“优中选优”,也从退役军人、返乡大学生、致富带头人等“本土人才”中“精挑细选”,更着眼长远“提前育苗”,为村级队伍储备一批“能带富、善治理、群众认”的“新鲜血液”。要以“蹲苗历练”的耐心赋能成长,建立“老书记带新骨干”结对帮带机制,定制“成长清单”、设好“实践考场”,让后备干部在矛盾调解一线“磨性子”、项目攻坚前沿“壮筋骨”、服务群众窗口“练本领”,对培养成熟的后备力量及早安排进入班子熟悉事务,让“嫩肩膀”在实干中变成“铁脊梁”,为村级队伍持续注入“源头活水”。
严格识别、逐一过筛,把好人选“质量关”。“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则蔚然成风。”村“两委”班子是乡村振兴的“主心骨”,人选质量直接关系治理效能。要树立“双好双强”鲜明导向,以“火眼金睛”严把政治关、品行关、能力关——深入邻里听口碑、工作一线察实绩,对政治不过硬、品行不端正者坚决“挡在门外”,确保选出来的人“靠得住、信得过、干得好”。要织密“联动审核网”,联合纪检、公安、政法等部门“多方会诊”,对违纪违法、宗族干预、说情打招呼等问题“零容忍”,以“铁规铁纪”筑牢人选质量“防火墙”,严防“带病提名”“带病当选”,让每一名候选人都经得起群众检验、历史考验。
紧盯节点、细化流程,画好任务“施工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换届工作环节多、节奏快、要求严,唯有“精准踩点”方能“蹄疾步稳”。要绘制“施工图”明路径,将换届划分为准备、实施、交接等阶段,对关键环节、时间节点、标准要求逐项细化,编制“操作手册”让基层干部“照图施工”,确保程序不减、标准不降。要下足“绣花功”抓细节,梳理“易发问题警示清单”“重点任务推进表”,统一文件模板、规范操作流程,让换届工作如钟表齿轮般精准咬合,既不“抢跑”也不“掉队”,以“零差错”保障“高质量”,让群众看得明白、选得放心。
村级换届是场“大考”,考的是责任担当,验的是为民初心。从“解剖麻雀”摸清民情,到“育苗蹲苗”育强骨干,从“火眼金睛”把好关口,到“精准滴灌”抓实流程,每一步都连着民心、系着发展。唯有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谋划长远,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狠抓落实,方能换出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让村级班子真正成为带领群众共赴乡村振兴的“领头雁”,让基层沃土在新班子的耕耘下结出“幸福果”。
编辑:李云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