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1651.15万人!2024年度重庆人社事业发展大数据来了→
作者:
文章来源: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时间:2025-10-13 15:17:212024年度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年,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突出稳进增效、除险固安、改革突破、惠民强企工作导向,以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一、劳动就业
年末全市就业人员1651.15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1111.98万人,占全市就业人员比重67.4%。全市就业人员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21.1%;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25.5%;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53.4%。
全市农民工总量757.8万人,比上年增长0.2%。其中,外出农民工528.7万人,增长2.6%;乡内农民工229.1万人,下降5.0%。农民工返乡创业园达到94个,吸纳就业6.8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71.88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5.92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2.47万人。全年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5.3%,年末全市城镇调查失业率5.2%。
2024年新增就业见习基地1013个,组织3.3万名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参与就业见习。选派712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三支一扶”服务。
年末全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共41家,全年为劳动者提供登记求职、职业指导、创业服务913.86万人次。全市公共人力资源市场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1.98,用工需求大于劳动力供给。
全年组织9680人次参加创业培训。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5.74亿元,扶持自主创业人员1.81万人。
年末,已建成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1个、市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8个。全行业共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4010家,从业人员3.45万人,全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营收达1017.79亿元,全年服务用人单位90.02万家次,全年为1049.62万人次劳动者提供就业、择业和流动服务。
二、社会保险
(一)养老保险
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666.6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6.36万人。其中,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512.0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6.68万人;全市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393.0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5.01万人;全市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154.6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0.32万人。
依法开展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运营,年末委托投资运营签约金额700亿元。
年末全市建立企业年金制度企业1904家,比上年增加135家;参加企业年金职工31.81万人,比上年增加1.56万人。年末企业年金基金累计结余242.4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3.13亿元。年末职业年金参保职工75.66万人,比上年增加0.02万人;年末领取待遇人数16.50万人,比上年增加5.08万人。
(二)失业保险
年末全市参加失业保险人数646.7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1.64万人。年末全市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4.06万人,增加3.48万人。全年为24.83万名失业人员发放不同期限的失业保险金。发放技能提升补贴惠及职工4.6万人次。
全年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代缴基本医疗保险费7.62亿元,比上年增加31.8%。
(三)工伤保险
年末全市参加工伤保险人数707.53万人。全市新开工工程建设项目工伤保险参保率100%。全年认定(视同)工伤4.23万人,评定伤残等级3.18万人。全年有6.07万人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三、人才人事
深入实施专家服务基层行动,选派市级专家服务团125个团队1036名专家常态化服务基层。
年末全市共有留学人员创业园12家,其中部市共建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2家;全市共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9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91个,当年新招收博士后1352人,累计招收培养博士后9365人。
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遴选实施46个国家级和市级高级研修项目,开展30期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培训班,培养数字技术工程师1.02万人,组织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培训74万人次。
全年共组织实施职能化考试53项,共67.9万人次报名参考。其中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报考25.5万人次,3.54万人通过考试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公务员、事业单位招录等竞争类考试报考42.06万人次。
年末全市共有招生技工院校32所,在校学生11.6万人。全市技工院校共招生3.9万人,毕业生2.6万人,面向社会开展培训8.89万人次。年末全市共有民办培训机构692所,全年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8.54万人次。其中培训企业职工4.07万人次,培训失业人员4.71万人次,培训毕业年度高校和中职毕业生1.82万人次。
年末全市共有“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11人,全国技术能手334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53家,市级首席技能大师工作室96家,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05家,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40个,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76个。
年末全市共有职业资格鉴定机构69个,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423个,职业资格鉴定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评人员2.1万人。全年开展技能人才评价32.9万人次,28.6万人次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其中8.1万人次取得高级工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6916人次取得技师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全年我市共有5名选手参加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获得抹灰与隔墙系统、3D数字游戏艺术、美发3个项目金牌以及美容项目银牌、网络安全项目优胜奖,参赛获奖率达100%,金牌数量并列全国第三,创造了历年最好成绩。成功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61个国家和地区的590名技能精英参赛观摩,在世界舞台留下浓墨重彩中国印记和重庆印象。组织参加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共获得2金1银4铜11优胜的好成绩。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完成率100%。全年全市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6323人,其中市属事业单位3811人,区县事业单位12512人。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全面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探索符合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落实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动态调整机制,保障义务教育教师等群体工资待遇。开展事业单位工资收入情况分析研究,加速推进工资管理数字化建设,深入开展川渝和毗邻区域工资协同。
高标准做好“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国家级表彰评选推荐工作,高质量完成14项省部级表彰评选推荐,91个集体、232名个人获得省部级以上表彰奖励。
四、劳动关系
年末全市报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查并在有效期内的集体合同累计2.4万份,覆盖职工155.4万人。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批并在有效期内实行特殊工时制度的企业4717户,涉及职工97.5万余人。组织开展2024年度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工作,继续发布全市分职业、分岗位等级的企业从业人员工资价位信息。
全年全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和仲裁机构共办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6.7万件,涉及劳动者6.7万人。全年办结争议案件6.6万件,结案金额38.4亿元。全年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成功率77.8%,仲裁结案率99.7%。
全年全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共主动检查用人单位6285户次,涉及劳动者27万余人,查处各类劳动保障违法案件1082件,为2161名劳动者追发工资等待遇2348万余元。深入开展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评价企业15121户,其中A级企业5679户、B级企业9299户、C级企业143户。
五、人社帮扶
2024年,全市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达到83.6万人,组织开展脱贫人口培训2.03万人次。685个就业帮扶车间吸纳脱贫人口就业5071人,促进14.1万名易地搬迁群众就业,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山东帮扶重庆脱贫人口转移就业1.06万人,帮扶培训脱贫人口3820人次。全市符合养老保险参保条件的114.93万困难群体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9.9%以上,其中已领取养老保险待遇的55.47万人;为35.3万困难群体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3043.55万元。
六、行风和基础建设
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进一步完善机制、优化流程,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人社服务更加可感可及。累计上线8个“一件事”事项至渝快办平台,推动实现办事方式多元化、办事流程最优化、办事材料最简化、办事成本最小化。升级退休“一件事”,5个部门9个服务事项实现“一窗通办、一网通办”,减少申请材料14份,缩减办理时限26天。上线工伤服务“一件事”,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工伤待遇支付3大环节9个核心事项实现“一件事联办”,减少申请材料30份,缩减办理时限90天。
开展人社领域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标准化编制工作,形成179项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办事指南,进一步推动“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持续推进“清减压”,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进一步精简申请材料70项,35项服务事项实现“零材料办理”。持续推行培训补贴等8项政策“免申即享”和单位社保补贴等2项政策“直补快办”,落实各项惠民利企政策20亿元。
构建多渠道线上服务平台,注册用户超1000万,日活30万人次,网上受理率达89%。12333热线全年提供咨询服务238万次,满意率99.9%,综合接通率91%。组织开展局(处·科)长走流程和窗口单位明察暗访200余人次,扎实整改难点堵点问题,人社政务服务“好评率”保持在99.99%。常态化开展练兵比武,推进服务水平整体提升,重庆市人社系统代表队在2024年度全国人社窗口单位业务技能练兵比武中获得“团体一等奖”。
积极推进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居民服务“一卡通”应用工作,实现人社领域全业务用卡,其他民生领域45项服务事项持续扩面,年末全市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3651万人;申领电子社会保障卡人口覆盖率72.9%。电子社会保障卡在41个渠道提供服务,开通105项全国服务和17项市属地服务,全年累计提供线上服务2781.38万人次。
七、川渝人社合作
实施川渝人社“十大专项行动”,协同出台川渝社会保障卡“一卡通”条例,“跨区域人才职称评价互认”“共享共用专家资源”经验做法获国务院办公厅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督查发现典型案例做法通报。
2024年,重庆市为1.71万名川籍劳动者落实社保补贴、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等就业扶持资金9648.2万元。共同培育金牌劳动关系协调员200名,其中重庆市培育100名。打造全国首个覆盖川渝全域的跨省域社银合作体系,第一批拓展银行网点1028个。互办养老、失业保险关系无障碍转移接续达2.9万人次,互办养老、工伤保险待遇“就地认”达11.9万人次。开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专家服务团服务基层活动6期。川渝毗邻地区建成市级人力资源产业园累计8个,“新重庆人才卡”与“天府英才卡”累计实现1.2万余名高层次人才互认,互派顶岗培养人才47人,联合培养博士后18人。统筹制定“川渝通办”全程网办流程规则,四批次44项人社“川渝通办”事项全年互办业务累计204.4万件。共同建设社会保障卡通办服务网点累计8098个。
注:
1.本公报中的有关数据为正式年报数据。
2.全市就业人员及分三次产业人员数据来源于重庆市统计局,全市城镇调查失业率、农民工数量有关数据来源于重庆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
3.本公报中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分项合计与总计不等的情况;增量及增长率根据四舍五入前数据计算。
编辑:李云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