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德成专栏|秀美的边城
作者:谭德成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发布时间:2025-10-13 16:02:14
秀山无边,秀色也可餐。雨后放晴,这里的秋天还在眷恋着暮夏,迟迟不肯松手。远山如黛,秀美朦胧的天际,几片白云结伴而行,在旷野的上空悠闲地飘飞。
那天正午时分,我们选在老城西街临江河畔的土家吊脚楼上用餐,还没有坐下来,就直望窗外,一帧帧诗意般的画卷扑面而来。远景有秀山、秀水和绿野,近景有跳墩、廊桥和林荫,顿时让人安静下来,感觉时间也慢了半拍。更吸引人的是,顺着梅江河水弯来弯去的浪漫步道上,有人在杨柳织成的翠屏画廊里,静静地听着蓝凌凌的水声,欣赏着时光潺潺的流韵,街边闲聊的老人们脸上的皱纹,就是边城历史最好的注脚。
就着这里的秀色,吃了一大桌土餐。一碗荡漾美景的土酒,一桌携带露珠的美食,裹着炊烟的味道,现在还回味在舌尖上。真想在这里踩一踩时光打磨后的青石板,逛一逛通幽的小巷,摸一摸封火墙下的老牌坊,赶一个早场,喝一杯早酒,练一篇早字,慢悠悠地过着不曾有过的惬意日子。但行程匆匆,只好难舍地离开。
太阳快落山了,霞光铺满的前方,层林尽染。我们住进了洪安老街的民宿人家。推窗向下一看,分隔湖南、重庆和贵州的一条清水河从眼前丝滑般地淌过,终于来到了活着的边城和延续着边城生活的地方。沈从文笔下的“拉拉渡”码头,就在脚下的左侧,过河的和坐游船的人排成长蛇阵,人声鼎沸,激情澎湃。河面不见一片轻烟,来来往往的小游船穿行在金光闪烁的万千朵朵浪花里。

坐在露台上,随一杯茶,翻开一本画册,思绪悄然地飘进了书中边城,画里秀山。字画行间,那传说的远古、文脉的长河、漫卷的烽烟、燃情的民俗,跃入眼帘,沁入了心脾。在这里的文旅部门工作的侄孙女,陪我们去遛老街,耸立的一座座古建筑,都是风雨百年;吊脚楼和四方院交错,土家苗寨风俗别有一种情调。伫立在一脚踏三省的亭子面前,一手触摸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商号,一手触感三地联手的现代集散热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片没有边界感的繁荣。
夜幕缓缓落下,一餐类似黄辣丁的“角角鱼”让我们大快朵颐,余味还没有尽,华灯初上了,古镇眨眼间亮开一座“粉装玉砌”的世界。回到民宿,一行人还抑制不住地亢奋着。我趴在窗台上,静静地感受着边城最温柔的时刻、最宁静的边陲灯火。拉拉渡灯影定格在码头,流动的最后一张船影飘至狗叫声的深处,镶嵌在对岸码头墙壁上的“边城”字样,静静地卧躺在橘黄色的灯光里。鸡鸣三省的夜,越来越深。远山升起了一轮明月,清水江畔的光影里荡漾着鳞次栉比的吊脚楼,铺向老街的石梯洒满缤纷爱情的足迹,流淌着“明月妖娆行万里,香风妩媚醉千山”的诗情古韵……
第二天清晨,惊现水面轻烟,白浪过滩;鸬鹚展翅,戏水撒欢;阿哥阿妹洗衣淘菜,嘻嘻哈哈笑声不断。我们乘坐拉拉渡过河,渡船头竖了一枝小小竹竿,挂着一个活动的铁环,溪岸两端水面横牵了一段废缆,有人过渡时,把铁环挂在废缆上,船上人就引手攀缘那条缆索,慢慢地牵船过到对岸。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就这样简单的重复,坚守岁岁上百年!
这里丰厚的土壤,孕育出了《边城》这朵文学奇花。这里也因书而名扬世界,许多男男女女被书中美丽而忧伤、带着淡淡哀愁的爱情故事所打动,前来追忆和想象被现代文明影响前的美好世界。著名画家黄永玉设计创作的翠翠岛上的塑像,就是《边城》女主角的形象。她屹立在船尾眺望远方,身后伴随大黄狗,寓意着对爱情与归人的永恒等待。
边城无边,秀美无边。一曲耳熟能详的《黄杨扁担》,在上个世纪的50年代,就从粉墙村唱响了全国,经典流传至今,而孤陋寡闻的我,聆听《黄杨扁担》的歌声几十年,怎么也没有想到它也是源自秀山的原创。现在,对歌词记忆犹新。
黄杨扁担软溜溜/挑一挑白米下酉州/人说酉州姑娘好/酉州的姑娘会梳头……
边城的景色,绝不仅仅是山水。更像是走进了一本打开的、活着的《边城》,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那段关于爱、等待与命运的永恒故事。

编辑:李云霄
